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构建“两岸四地”世界级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


构建“两岸四地”世界级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

丘峰

       因自古血缘、地缘、商缘、情缘、神缘等原因,两岸客家同胞同气相求,同根相连,“共祖同根”、“血浓于水”,已成为两岸政治、经济、文化、旅游、教育、商贸等交流与发展的重要纽带。依托“大客家”这个平台,既可以使海峡两岸人民唤起对民族的认同感,又可以使得民族感情进一步共融共处,共促共荣,心灵上的距离进一步拉近。随着两岸经贸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进一步加强,如何打好“大客家牌”,用好“大客家牌”,也逐渐成为海峡两岸同胞共同思考和面对的话题。

      正是对此有着充分而有远见的认识,20095月4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通过了建立“海西区”的重要战略措施,范围包括了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部分地区,其中把世界上最重要、最集中、人口最多的赣闽粤客家地区密切联系在一起,客观上为形成赣闽粤大客家“金三角”的文化旅游圈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有着极其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海西区的建立,是发展地处内陆闽粤赣地区客家旅游文化的最好时机。

      如何利用、把握和处理好海峡两岸以及赣闽粤与台湾四地的大客家关系,对于开拓经济文化发展新思路,打开旅游开发的新视野,都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性。特别是2010629日,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是两岸经济交流逐步实现正常化后,两岸经济合作制度性安排的启动。

      鉴于ECFA是两岸之间关于经济贸易合作的总体框架协定,海西经济区作为两岸合作的一个特殊区域,就可在某些领域进行先期探索和实践,在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对台合作方面,积极探索新路径,努力打造新模式,建立一整套适应科学发展、体制创新的政策机制。而如果“两岸四地”世界级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的能够形成,可以预见,将会描绘出别具一格的新画面。

 

一、构建“‘两岸四地’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的可能性

      毋庸讳言,海峡两岸关系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许多多坎坷的历程。1949年,国民党一部分军政人员退踞台湾后,两岸处于长期对峙隔绝状态;1979年以后,祖国大陆不断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努力终于有所收获,两岸关系从隔绝走向松动、缓和,继而交流不断升温。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1984年,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1993年,汪、辜会谈达成“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基础;1995年,江泽民发表了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2004年,中台办、国台办受权发表“5·17声明”,指明坚决制止“台独”是两岸同胞当前最紧迫的任务;2005年,胡锦涛主席发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准确把握了台海形势的变化,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的坚定立场,表达了愿意以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真诚愿望和对台湾同胞最深切的关怀;随后全国人大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把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和一系列方针政策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依法遏制“台独”;2006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胡锦涛主席提出“四点建议”,明确指出: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平发展理应成为发展两岸关系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为之奋斗的目标。习近平在2014218日与连战会面时重提“九二共识”,强调大陆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并指出“两岸同胞一家亲,谁也不能割断我们的血脉;两岸同胞命运与共,彼此没有解不开的心结;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4点主张,称为“习四条”,与当年的“叶九条”、“江六点”、“胡四点”等一同纳入“大陆历来对台重要政策方针”。“习四条”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至高点上,继往开来,着眼大局,审时度势,是面向未来的战略举措。“习四条”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必将对中国和平统一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1999年以来,通过海内外同胞的共同努力,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海峡两岸投资快速发展,和平已逐渐成为共识,特别是台湾农产品登陆大陆,各类技术合作频繁,两岸直航包机的措施,两岸人民的交往愈加密切。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使得台湾在短时间内体会到了巨大的商机和社会效益,也为了今后旅游方面的新尝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由于两岸同胞交流越来越频繁,两岸和平发展,互惠互利使两岸客家人交往更加密切,台湾客家人到福建、广东、赣州等祖居地探亲访友、投资求学等不断增加。寻根问祖、追根溯源,使得乡情、亲情浓厚的赣闽粤与台湾的客家地区,交流不断增多。由于两岸客家人出于“亲不亲,故乡人”的习性,越来越感到亲情乡情的重要性。出于乡情和族群的牵挂,大陆客家人有许多富商有到台湾考察、旅游或投资意向,而台湾客家人早就在赣闽粤客家地区投资工厂或搞种植等等。一般说来,客家人之间交流、投资或做生意比较容易沟通,容易产生信任感。随着两岸经贸互动日趋热烈、紧密,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已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两岸双方迫切的需要。

      海峡两岸和平稳定,交往密切,都为构建“‘两岸四地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提供了可能性。

 

二、关于构建“‘两岸四地’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的可行性

      为了发展海峡两岸关系,20095月4日国务院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特地通过了建立“海西区”,只要把握处机遇,可以预见,建立大客家文化旅游圈指日可待。

      就“两岸四地”所属的地域特点而言,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的“海西区”将会形成强大合力——打开北大门,对接长三角;打开西大门,连接大腹地;南下粤港澳,握手珠三角。“海西区”不仅与长三角、珠三角连片联动,而且为中西部打通了“山门”。这样发展赣闽粤 “大客家金三角”的文化旅游事业将会有很大的机遇。

      就“两岸四地”客家人口数量和分布而言,“海西区”的建立,对于海峡两岸同胞来说,是相当利好的消息;对于赣闽粤客家地区的乡亲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这里要说明的是,我说的“粤”,不仅指梅州,还包括河源、惠州以及潮州、汕头地区中的客家区域。海峡两岸客家人从同源、同种、同文化,从乡情、亲情、友情等方面有了建立特殊的关系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1)闽粤赣客家人约有2000万人,占大陆客家人的大部分,其中闽西约300万人,赣州约900万人,梅州约500万人,河源约300万人;(2)从地域上看,闽粤赣地区三地相连,是大陆客家人的中心区域;(3)在资源上,尤其是森林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保持得相当完好,在古建筑、庙宇、民居、风俗等方面保持也原汁原味的客家味,这恰恰是大陆客家人中最集中、最为原生态的地区。

     “海西区”建立,使赣闽粤三地客家核心区有了建立亲密的、特殊的乡情亲情关系和紧密合作的可能性。

      现今台湾的客家人估计约有450万,占台湾总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苗栗、新竹两地约占客家人口的一半以上,苗栗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6798%,新竹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655%,桃园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4821%,台东、屏东客家人各占该县人口的25%,台中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19%,南投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14%,高雄客家人占该县人口的13%。

      近年来,两岸交流扩大了平台。尤其是“海西区”的确立,使两岸在经贸往来、文化交流、观光旅游等,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相关的贸易、航空、港口、机场、高速公路、物流、旅游业、现代农业的合作,房地产开发、台湾农业园等相关产业都有望迎来景气的提升。

      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仅仅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便捷的交通。就“两岸四地”所在的交通运输情况而言,近年来,两岸开放空中交通,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地处粤东的揭阳机场的建设和梅县机场的扩建,以及高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给大客家文化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建立两岸四地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构建“‘两岸四地’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的现实性

      旅游是无烟工业。从发展方面来看,对一个地区发展经济文化而言,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客家人居住区域大都在山区,靠山而筑,依山而居。赣南的围屋、闽西的土楼、梅州的围龙屋及中外结合的近代建筑等等,反映各个时期的特点。客家地区山水秀丽,建筑奇异,构成客家独特的文化旅游风景线。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例如,举世闻名的、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永定土楼,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客家民居建筑,是世界建筑的一朵奇葩,以她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特别的建筑艺术为世界所惊叹。永定土楼有圆楼和方楼两种,全县有圆楼360座,方楼4000余座;梅州的围龙屋也是建筑方面的奇迹,有其独特风格,还有中西结合的梅县联芳楼、南口的南华又庐等都是闻名于世的建筑,有很深的文化蕴含。

      现在,无论是台湾客家地区还是在大陆客家地区,都大打“客家文化旅游牌”,近年来更注重客家文化品位和内涵,使客家旅游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旅游是地方文化名片,也是地方文化的展示。保护和开发旅游产品既能宣传本土文化,使之发扬光大,又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也是致富的产业。

      事实上,多年来,赣闽粤客家金三角地区做了许多工作,取得很大成效。赣闽粤三地都在大打客家牌,都在积极开发旅游资源。随着梅州作为中央苏区,三地都是革命老区。赣闽粤地处内陆山区,又都是特殊的革命老区,因此都十分注重在生态、民俗、民居、古村落、红色旅游等方面的开发。

      赣州开发许多旅游资源:如,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赣州,重点保护、经营蒋经国旧居、郁孤台、赣州古城墙等;重点开发国家级风景区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和开发国家级红色旅游区:井冈山、瑞金等苏维埃革命遗址群、保护性开发著名的龙南的客家围屋等;

      闽西旅游开发方面,打造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连城的冠豸山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红色旅游区上杭古田会议会址和长汀红色旧址群漳平九鹏溪,世界文化遗产的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开发新罗国家森林公园、上杭国家森林公园、漳平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永定王寿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如上杭古田镇、连城四堡乡、永定湖坑镇等;

      梅州在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上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梅州在旅游资源上,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调查尚未发现的原生态性的资源,例如,梅江区在调查中发现了玉水古村落和到江西的古道;二是,注意保护原生态的森林、古村落、例如梅县南口古村落,松口古镇,大埔三河坝、茶阳、百侯古镇等;三是保护性开发旅游景点,例如,梅县阴那山、灵光寺;四是,新建旅游景点,例如,雁南飞、雁鸣湖和麓湖山等,还有是新建的中国客家博物馆、院士广场、梅县广场、归读公园、芹洋半岛等;五是,发现和开发中央苏区资源,例如,大埔的三河坝、梅县的九龙嶂等。

       这些旅游资源为客家地区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为打造赣闽粤大客家金三角文化旅游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可以看出,地处山区的赣闽粤大客家文化旅游有其特殊性、神秘性和丰富性,从现实角度来看,他们已经注重开发旅游产品,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民生需求,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让我们来看看闽粤赣三地2010年年旅游收入的情况(因为2014年赣闽粤没有报表):

      (1)龙岩市  2010年龙岩市全年旅游总收入70.2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9.59亿元,增长26.3%。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986.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984.73万人次,增长23.8%;接待境外游客2.24万人次,增长36.6%。截至201411月止,龙岩实现旅游收入152.17亿元,同比增长25.0%

      (2)梅州市  2010年,梅州全市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国内外旅客5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其中国内旅游者514.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旅游总收入72.83亿元,比上年增长44.8%;2014年底,梅州接待旅游总人数达2147.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211.3亿元,均同比增长约25%,其中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梅州旅游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3)赣州市  2010年赣州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2.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旅游外汇收入4050.88万美元,增长34.3%。国内旅游人数1388.05万人,增长20.2%。旅游总收入96.37亿元,增长20.5%。由于赣南18个县作为赣州的主要组成部份,没有具体的旅游增长指标。

      台湾客家地区旅游状况和旅游经济情况因为各种原因,难于统计,这里就不作论述。

      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旅游往来频繁,台湾客家人到大陆来旅游寻根的也逐渐多起来,而台湾当局也逐渐对大陆开放光观旅游,开放政策日趋明朗,台湾已经开放大陆旅客自由行,两岸旅游事业迅速发展起来。

      赣闽粤是旅游人文资源极为独特而且极为丰富的地区,从全国旅游业的大视野来看,可以说,赣闽粤大客家地区文化旅游还处于滞后状态,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我这样说,并不是否定这些地区在旅游业方面所作探索性和开发性的工作,而是希望登高望远更上一层楼。

 

四、关于构建“‘两岸四地’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两岸四地”大客家文化旅游核心区域如何打造成世界级的大客家文化旅游秘境呢?

      我以为,因为两岸不同的社会政治结构,应该分三步来做。

      其一,首先打造大陆赣闽粤大客家“金三角”的文化旅游大本营。这是问题的要点,或者说是基础性的整合工作;

      其二,台湾客家人方面也有资源整合、团结合作的需求。台湾客家人居住区域,与大陆客家人有血脉相连的关系。由于他们不同时期到台湾后受到种种不公的待遇,他们的迁徙和发展史又有其特殊性与独特的区域性优势,再加上台湾的社会生活与大陆既有联系又有差异,所以他们需要自己把客家旅游资源加以联合、整合,以便跟大陆客家旅游资源对接。这里就暂不作论述。

      其三,最后是大陆与台湾客家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协作联动,开拓新的大客家文化旅游,打造“两岸四地”世界级的大客家文化旅游核心区,做到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在旅游线路上,可以分为“建立大客家文化旅游圈”与“建立两岸旅游文化长廊”两种。

      从总体上来说,台湾客家区域与大陆赣闽粤金三角文化旅游圈联动,从台湾到闽西、赣州到梅州、河源,组成两岸大客家文化旅游圈(线路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这是“大客家文化旅游圈”方案;另外,还有从台湾到闽西,特别是到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永定土楼群,进而到客家人出南洋的始发地大埔县古镇茶阳和梅县古镇松口,再进入梅州的古梅城和蕉岭等地,因为在台湾的客家人除来自福建外,主要是梅州,单是蕉岭就有40多万人!

      作为对等,而从赣闽粤三地到台湾旅游的客家人来说,主要是通过厦门通道,在这中间,由三地协作组成旅游线路,也可以采用赣州到闽西再到台湾;也可以从梅州到闽西再到台湾,根据不同情况制作不同方案。

      这是一种构想,因为两岸关系的种种原因,如果两岸客家人能团结协调,同心合力,理想是能够变成现实的。当然,由于两岸沟通协商方面难度较大,即便是赣闽粤大客家地区,因为跨越三个省份,在团结协作、统一调度方面也可能会产生问题,也可能难产或流产,或者说只能是乌托邦式的构想。

      打造海峡“两岸四地”大客家核心文化旅游圈,不仅有其可能性、可行性,而且根据现实情况,还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尤其是对于处于内陆的赣闽粤大客家核心区来说,客家先民千百年来,由于战乱历尽艰辛,从中原迁徙南方,本身就带有神秘性;他们占据山区,与当地的苗、瑶、畬等民族融合、整合,把北方的先进的教育文化、耕作技术和稻作文化等带到南方,形成既是古老的而又是深厚的客家文化。对外界来说,既是神秘而独特的,又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而对台湾客家人来说,诚如上述所言,他们大多是从福建、广东迁徙过去的,也有从江西赣州、广西贺州等地迁徙过去的。他们在迁徙过程中,受到清朝政府种种打压,历尽千辛万苦,辗转来到台湾艰苦创业,他们的苦难史、奋斗史也带有传奇性和独特性。这都是难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两岸客家人同源、同种,共同方言,共同信仰,有亲缘、血缘、情缘、商缘等关系。血浓于水,这是两岸客家人合作的人文纽带,这就构成建立两岸大客家特殊关系的基础。

      别的不谈,单是从文化旅游角度来说,客家人有其他民系难于企及的“卖点”,――就是可以称为“东方吉普赛人”的客家人,千百年来,挑着担子,箩筐里放着祖宗牌位,扶老携幼,跋山涉水,不畏艰辛,长途迁徙到南方安身立命,其神秘性和不可替代性就足以令人震惊和关注。客家这一特殊民系文化特征有其神秘色彩,对于国内外游客来说,也极有探秘、探奇、探索的独特价值。如果经过精心策划和包装,可以作为“神秘客家”的一个卖点。所以,“两岸四地”建立大客家核心文化旅游圈,就足以吸引国内外广大客人前来探秘、探险、探幽了。

      除了客家人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外,客家民系还有特殊的习俗,如,二次葬;背着祖宗牌位浪迹他乡;防御性很强的土楼、围龙屋以及随着出洋的人多了后,他们“叶落归根”建造土洋结合的民居等,也能成为客家游的亮点。

      如上所述,两岸建立大客家文化旅游核心区就显得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了。

      因此,要建立和发展两岸大客家文化旅游圈,我认为,在宏观上先是要把两岸客家旅游资源各自整合。整合两岸大客家旅游资源是重大事项,也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这牵涉到敏感的两岸关系问题。

      但是,俗话说“事在人为”、“敢为人先”。只要认定两岸大客家合作前景和基础,客家人没有做不成的事!我可以用古话来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客家人还有一句俗话叫“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海峡两岸现在和平相处,给大客家旅游业界提供了发展的很大空间。应该说,只要认定方向,以平等互利、精诚合作为原则,一起同心协力,互融互补,打造两岸世界级的大客家文化旅游圈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两岸客家人有一个共同心声:“涯系客家人!”

 

五、构建“‘两岸四地‘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关键是建立协作

      机制

      我认为,对赣闽粤 “大客家金三角”文化旅游来说,首先是各自内部整合,再是赣闽粤三地客家旅游资源整合。

      自从中央把赣闽粤三省重要客家地区划归“海西区”后,各个客家地区有关部门也在考虑在招商引资、资源开发、旅游开发等方面如何联系、联结、互动、互利等问题。如果三地联动,将会更好地与台湾客家地区共同打造世界级的大客家文化旅游圈,将意味着金三角大客家旅游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但是,由于客家人长期以来居住在山区,分散而居,分散而作,为了安身立命而各自拼博,造成视野不够开阔,气度不够宽广甚至还有“鬼打鬼”的内斗。直白一些讲,客家人有个陋习,就是俗话说的“一盘散沙”,“各人自扫门前雪”,心胸有点狭窄,缺乏团结协作精神,更缺乏团队意识。这个观点肯定会遭到不少人的批评,但我要说的是,这是把客家民系跟其他民系相比较而言的。客观情况是:客家人不如潮州人、福佬人团结,正如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陈幼南说:“潮州人之间,守望相助精神强,十分团结。更重要的是讲信用。老前辈们做生意不用签合同,握个手就成交,大家都会自觉守承诺,背信弃义者必定臭名远扬、无立足之地。”据估计,约有4000万潮州人分布于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海外。陈幼南认为:广泛的人脉网络,加上团结互助,是潮州人在外地营商的成功秘诀。

      确实,在团结合作、守望相助方面,客家人确实跟潮州人有相当的差距。客家人独立意识较强,各自为政,画地为牢,固步自封,甚至夜郎自大,这些都是整合旅游资源的障碍,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个客家人的陋习。因此,闽粤赣客家地区领导者,要有大局观、整体观,要立足本土建设大客家,更要跳出本土看大客家,跳出赣闽粤看大客家,要在“大客家”视野下研究、规划、经营和发展大客家的旅游事业,对振兴赣闽粤 “大客家金三角”旅游经济会有很好的作用。

       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江西赣州定位为“客家摇篮”,福建龙岩定位为客家“祖居地”,而梅州则定位为“客都”。暂且不管这些定位准确与否,但从历史渊源来看,这三地无疑是客家人最重要地区,加上与梅州相连的河源、惠州,足以构成世界上最大的客家区域了;而且这三地地域相连,文化同源,经济互补,人脉相亲,方言相同,从渊缘、地缘、人缘、情缘、商缘这“五缘”上,都有相通相融之处和互融互补之需。

      为此,如果赣闽粤客家人能克服某些“各自为政”或“夜郎自大”的地域观念或心理障碍,充分利用三地地域、交通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构筑“金三角大客家文化旅游圈”,推进大客家“大旅游、大规划、大产业、大文化、大创新、大市场”的发展战略,构建旅游大联合,经营旅游大市场,发展旅游大产业,做到“资源共享、规划统一、市场共促、营销共抓,利益共享”,完善合作机制,各相关方面互助互利、互融互补,做到既分又合,既合又分,共享旅游资源,齐头并进,会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赣闽粤三地抓住“海西区”建立的大好机遇,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扎实有效举措,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对接水平,大力推动旅游产业互动发展,共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深化生态环境共保,推动三地紧密型合作向纵深发展,在深化合作中接受幅射带动,就能实现互利共赢。

      由此可见,要构建金三角“赣闽粤大客家文化旅游圈”,首先必须建立合作机制。在三地领导充分重视,并且有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再组成协调小组,大家要从共同利益出发,克服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和相互排挤的客家人的陋习,立足发展和繁荣大客家经济,从大处着想,从基础做起,这样不仅能在旅游上有很大的发展余地,而且将来在其他经济领域上也会有很大的合作可能,将来甚至可以发展成“大客家经济圈”。

       其次,三地从“大客家”的共同利益出发,共同构建旅游发展一体化战略:做到规划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宣传一体化、促销一体化、接待一体化、景点交通一体化、信息资料一体化,共同制订“赣闽粤大客家文化旅游圈规划”,重点研制旅游定位、旅游包装(包括旅游地图、旅游手册、旅游画册、旅游风情等)、旅游景点、旅游交通、旅游宾馆、旅游线路以及旅游前景预测等等,编制“赣闽粤大客家文化旅游圈”规划,做到“共生共荣、共促共赢”。

      再次,关于旅游内容,客家人是汉民族的特殊民系,它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因此,要重点在“客家”二字上做文章,“客味”要浓,失去“客味”也就失去客家。大画家李可染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客家的”才是中国的,才是世界的。这是赣闽粤三地最为突出的旅游特色,具有其他民系不可替代性的。

      在独特的“客味”前提下,旅游产品大致可以分为:综合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古镇古村落旅游、风情旅游(包括各地美食、风俗等)和休闲旅游(森林浴、氧巴浴、矿泉浴)等。

     (1)综合旅游。游客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主要是“游山玩水”型的,想看看客家山水景物、风土人情等,属于“边走边看”的,随着导游走走看看,走马观花,随走随看;像闽西的国家地质公园、连城冠豸山、上杭古田会议会址、永定土楼群民俗文化村;赣州崇义阳岭国家森林公园,赣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安远三百山、龙南九连山等;梅州的阴那山、灵光寺、雁南飞、麓湖山;河源的龙川古邑、万绿湖等;

     (2)名人踪迹旅游。这属于专业性较强的旅游产品。这些游客多数是较有知性的。他们主要是参观访问名人故居,听听名人故事,了解名人成长的历史等,带有考察研究性质;两岸客家人感兴趣的主题是以清末“比皇帝还富有”的名人张弼士为代表的客商,以及以辛亥革命和国内革命战争为中心点,突出国父孙中山及追随孙中山的名人为卖点,如,张弼士故居,黄遵宪故居、丘逢甲故居、谢晋元故居、叶剑英故居等,还有追随孙中山革命的松口镇众多名人,如梁密庵、张榕轩、张耀轩、温生才故居等,特别是孙中山多次到松口居住的爱春楼,向群众演讲的中山公园等;此外,蒋经国居住地赣州和赣南寻邬等,都是旅客感兴趣之处;文人方面,闽西有著名画家华喦、黄慎,梅州有著名诗人蔡蒙吉、黄遵宪、丘逢甲,著名作家张资平,著名画家林风眠,著名雕塑家、诗人李金发,还有杨万里、文征明、文天祥、郭沫若等题诗地,此外,还有梅县石坑的洪秀全祖居等等;

     (3)红色旅游。这些游客一般都是跟红色历史有关系的革命老人,或者是作家、研究者等,当然也有来学习历史的,也会有台湾客家人对这些感兴趣的(正如大陆客家人对台湾“两蒋故居”感兴趣一样),旅客的目的性非常明确,主要是参观当年革命先辈的事迹,考察他们斗争史和成长史,吸取历史教训,增长知识,可以以井冈山、瑞金、古田和叶剑英故居为主线;中共赣南省委旧址、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陈毅打游击的“梅岭三章”;闽西的古田会议会址、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地协成店,梅州大埔县、平远县、梅县老区等;

     (4)古镇古村落旅游。这是客家地区的极大优势。赣州古镇、古村落很有特色,其中最著名的有赣南关西客家围,景区位于龙南县关西镇境内。景区核心关西新围,是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功能最为齐全的客家方形民居,是客家人中广为传颂的九幢十八厅的宫廷式建筑,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钨堡的活化石”和“散落在民间的皇宫”;闽西名镇有上杭古田镇、连城四堡乡、永定湖坑镇以及连城宣和乡培田古村落;梅州市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两万余座,遍布于全市各县,一般都有二三百年乃至五六百年历史。比如梅县的仁厚温公祠、南口镇的南华又庐和万秋楼,梅江区的承德楼,大埔县的张弼士故居、田家炳故居、李光耀祖居和花萼楼等,这些都极具文物价值。

       具体做法可合可分,即,可以整体线路游,也可以分块游。根据客源情况由总部统一调度安排。如果三地建立很好的合作机制,前景将是可以预见的。

      在操作上要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根据客户的需要,既有统一领导,又有具体安排;既有全程旅游,又可分块经营,例如,如果要求全程旅游的,则可由总部统一安排;如果只需游 某一地的,则可由总部安排,由某地接待,做到互利互惠,利益均沾。

      由于台湾客家地区社会政治等原因,他们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如何建立相互协作机制,有待他们的努力,我就不作论述。

      在建立赣闽粤金三角“大客家文化旅游圈”基础上,与台湾客家共同建立合作、协商机制,努力实现市场相通、资源共享、交通相连、人才互通、产业互补,促进两岸四地全方位、实质性的联动。

      建立以赣闽粤金三角“大客家文化旅游圈”为中心,以周围的上海、杭州、厦门、漳州、广州、惠州、潮州、深圳、珠海和珠三角、长三角等较发达地区为幅射点的闽粤赣“大客家文化旅游圈”;其次,在交通上要作统一规划,可以自驾车旅游,也可以乘车旅游;再次,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既要考虑客家特色,又要考虑周围客人的习惯、风俗等因素,从交通、食宿、娱乐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以休闲、娱乐为主题,客源定位以东南亚客家华侨华人、港台澳客家人及文化人、白领和企业家为主体,以此来考虑设施、餐饮、娱乐、配套等问题,使客人感到方便、舒适、有趣。

       赣闽粤原生态的景点不少,原生态深度游可以为两岸客家文化旅游提供亮点,可以考虑规划原生态的主题公园,可供客人狩猎、钓鱼、烧烤、赏花、采果、购有机农产品等休闲活动。

      赣闽粤地处内陆山区,有许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在旅游产业方面做许多文章。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必须在“客家”与“山区”;“文化”与“休闲”;“民居”与“娱乐”等方面做好文章。

 

       我们相信,只要统一认识,规划好,协调好,赣闽粤各地区联动起来,构建“两岸四地世界级大客家核心区文化旅游圈”将会成现实。届时,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会出现,两岸民族的认同感将会越愈加强烈,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会愈加融洽,客家的精神和品格将会传播久远,“两岸四地”大客家地区将会向世人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2011年6月9日晚22:22写于香港九龙寓中

2015年8月12日20:16修改于上海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1 |  阅读: 2800 |  个人分类: 无分类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15.08.21 11:17

评论


 回复 发布者:张维耿
2015-08-22 09:52
赣闽粤大客家文化旅游圈的构想很好。随着广东至福建、江西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和开通,这一构想将很快变成现实。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