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莫言获奖的当下意义(随笔)


标签: 莫言

莫言获奖的当下意义(随笔)

 

丘峰

 

几天前,当日本众多媒体在津津乐道,认为诺贝尔文学奖非村上春树莫属时,突然中国作家莫言一举夺奖,令世人瞠目。

莫言从1981年以来,以他的故乡山东高密为描摹对象,以魔幻现实主义融合民间故事和社会现实,创作出《红高梁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和《蛙》等共16部作品,一举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其中提名人竟是日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

莫言以他的生命意识和神奇的想象,用现实与“魔幻”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目不暇接的感观世界,表明中国文学走进世界意义。

莫言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化进程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首先,莫言的获奖,让人们重新认识文学的价值所在和还原文学本义的必要性。长期以来,有人认为文学是“玩学”――“潇洒玩一回”的“消遣”;也有把文学当作“把玩政治”的工具,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也有把文学当作发泄内心世界的载体,风花雪月,轻吟浅唱,无病呻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其实,文学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类精神家园的望者、坚守者与阐释者。文学的意义在于反映社会生活,在于表述人类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例如,莫言的《红高梁家族》以20世纪日本侵略军对中国的占领,在山东高密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为描摹对象,作者从人性角度出发,严厉抨击日本侵略军灭绝人性的罪行,让人们看到人性的丑恶与顽强;同时,文学的最高原则是坚守人类本性。莫言的创作描写对象始终是“大写的人”,充满人性的光辉。中华民族的正直善良、爱憎分明、坚忍不屈和抗击侵略者的坚强意志,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那些丑恶的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恶行,在他的笔下毕露无遗。

文学的本质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回顾、展示与展望,描写人性的美好与丑恶莫言把自己儿时痛苦的记忆,构筑成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将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镇一样成为世界读者的精神故乡。莫言描绘的乡土文学世界,精彩纷呈,活灵活现,他机巧地借助魔幻与现实、历史与现实、民间叙事与社会视角,寻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国传统文学与民间故事紧密契合的表现模式,展示出他的深沉的、厚重的现实世界与过往历史的有机融合,表现其深沉的人文关怀,创造出全新的意象、画面和审美情境,展示出“魔幻现实主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其次,莫言的创作表明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同时,还阐释了这样的事实:中国文学能够立足于世界文学之林,是因为她的不可替代的民族性、独特性。莫言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就是他做童工所经历的残酷现实中不可磨灭记忆,刻划了令人难忘的、被侮辱、被遗忘的 “黑孩”这一 独特的艺术形象。莫言给我们的启示是:文学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莫言感慨地说:“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

再次,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艺术创新。莫言的高明之处在于不断探寻独特的创新之路。莫言为了适应自己的创作思路,毅然摈弃传统文学中的叙事规程,开创中国文学全新的叙事模式。莫言从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感到一种“残酷现实”,从而激活他创作的“残酷叙事”,使他开拓崭新的艺术境界。中篇小说《红高粱》就是以他家乡抗日战争中“孙家口伏击战”的民间叙事为基调,以作者心中酿化以后的“艺术感觉”,写出了痛苦、杀戮、挣扎以及兽性与人性的较量,彻底颠覆“官述历史”记忆,创造出“新历史叙事”模式而获得人们的赞扬。本人在美国获“千禧优秀论文奖”的《艺术感觉与诗文情韵》论文中,第一次探讨了“艺术感觉”对于创作独特的审美价值,就是基于莫言、余华、北村等先锋作家,在创作实践独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艺术规律。莫言的创作具有很强的中国文化元素,他的原乡、暴力、野性、温情、荒诞等等,都是中国北方土壤上诞生的,他的作品都标示着特有的“这一个”!所以,任何脱离了民族土壤去“创新”之类的都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莫言创作的细节基调。在莫言作品中,情节写得非常细致,特别是有些细节,叫人如亲临其境,那些血腥、厮杀、情欲、死亡、冒险等等,都有很强的“乡村记忆”,成为挥之不去的情结。

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综观当下的文艺创作,呈现出边缘化态势,不少文学创作成为摆设,或者成为当政者政绩的点缀;歌功颂德者有之,文学创作为商品化者有之;即便是创作,也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对生活的热情,更谈不上深入到社会底层中去感受人间的冷暖与爱恨,他们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是“假、大、空”式的;有的作者也搞“史诗式”的历史叙事,但由于缺乏文学、历史、哲学和艺术功底,作品成为空洞叙事,没有生命力。

今天,莫言的获奖给我们巨大启示:文学应当回归到文学;文学是一门不可或缺的社会人生的大书;文学是社会、历史、哲学、宗教等等的回叙与表述;文学是过往与现实的有机融合,意在描摹做什么和阐释为什么,从而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

 

2012年10月20日上海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574 |  个人分类: 评论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12.10.29 15:05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