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月光光”童谣歌词“娘”与“郎”之辨析


标签: 月光光

                         

               “月光光”童谣歌词“娘”与“郎”之辨析

                   ---------“秀才郎”还是“秀才娘”之我见

                                  丘桂贤

   “月光光”童谣生动有趣,朗朗上口,是客家地区传唱最广,影响少儿成长最为深远的童谣。“月光光”童谣版本众多,各地传唱的歌词差异较大,长期以来,人们传唱中常常出现套用格式,混用歌词的现象,因而有些版本的童谣歌词前后矛盾,令人无法解读。当今,“月光光”童谣存在“月光光,秀才娘”和“月光光,秀才郎”两种变体,这两个版本几乎是一字之差,正误难辨,且问题由来已久,对此,人们在互联网上都一直争论不休。

 “月光光”童谣的类型

“月光光”童谣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讲述读书秀才功成名就后娶妻故事,歌词中往往有“结亲家”的语句,这里姑且称作“结亲家类”,另一类亦是描述读书、童趣之事,但并不涉及成亲之事,这里姑且称作“非结亲家类”,这类童谣则不存在歌词正误的问题。本文着重对“结亲家类”的“月光光”童谣存在的问题加以辨析。

    第一首:“月光光,秀才郎(娘), 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八尺长,长个拿来较()酒食,短个拿来较姑娘,较个姑娘矮秃秃,朝朝起来打矢忽(屁股),打去矢忽噃噃(ném bóbó,拿分(给)鸭啭(吮)田螺,田螺壳,镦()到家官脚,家官呀呀叫,心舅哈哈笑,家娘见到话无家教。”其中,“秀才娘”版主要流行于梅县、蕉岭、台湾,前面部分几乎一致,后面部分个别词句各地稍有差异。五华亦是“秀才娘”版,但后面部分歌词差别较大。而大埔一部分地区流行的则是“秀才郎”版本。

  第二首:“月光光,秀才郎(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放个鲤八尺长,鲤背上承灯盏,鲤肚里做学堂,做个学堂四四方,兜张凳子读文章,读得文章马又走,赶得马来天又光。” 其中,“秀才娘”版流行于梅县及平远南部地区,而兴宁、平远中北部则是流行“秀才郎”的版本。

    为何起句可以是“秀才娘”呢? 

由于“月光光,秀才郎”版本的童谣流行的地区比较广,影响较大,因而众多人认为,“月光光,秀才娘”版本中的“娘”乃“郎”之误,是歌谣传唱时以讹传讹的结果,故而否认“秀才娘”版的合理性,于是众多刊物和书著都主观地把主词“娘”改为“郎”了,且这种修改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乍一看“娘”与“郎”是一字之差,音韵也无多大变化,然而,这一改变却造成故事情节无法衔接,甚至是前后矛盾了。

这两首童谣是这样来解读的:这里叙述的是学子勤读书功成名就,娶妻返乡享受田园生活故事。如月般的娘子,宛似天马缓缓走来,跨过莲塘,与秀才喜结连理。家中的大鲤用来换酒菜,是指生计,变卖小鲤鱼比作娶媳妇的聘礼(第二首则是讲述卖鲤做学堂)。整篇是叙述读书、生计和风俗,并把功名、礼教寓于其中,激励儿童勤奋读书,教育孩子书中自有颜如玉。第一首的后半部分侧重于礼教,提醒长辈不能嫌弃儿媳妇,告诫年轻人要尊老和识礼。两首都极为俏皮和具有童趣。歌中的莲(连)、韭(久)、鲤(生意)都是具有深刻的寓意。

一、如何理解“秀才娘”“骑白马”  故事是以月光起兴开始的,并把月光拟人化,从而交代主人翁。三字歌谣的特点是两句组成一小节,可以看出,“月光光,秀才娘”不是典型的起兴句,不像“月光光,照四方”、“月光光,夜夜光”等这类起兴句那样完整。 “月光光,秀才娘”既起兴,又把月光拟人化,进而直奔主题。接下来歌谣开始叙述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的故事了。这里描写月儿般美丽的娘子坐上白马从天空徐徐过来,跨过莲塘,走进新郎家,这一切都倒影在莲塘水面,意境非常美。皎洁的月光就是娘子,自古人以来,人们都喜欢把月光比作美人。雪白的月儿又犹同白马,因此,月光、娘子与白马其实都是一体,这一点便是理解“秀才娘,骑白马”的关键点。通常,“骑白马”之句易被误解,人们往往认为只有男儿才骑白马,而女子是该坐轿的。其实,这里不是写实,不是描写结婚场景(无论“秀才娘”还是“秀才郎”都是如此),而是勾画读书人功成之后把美丽女子带回家结亲的意境。这首儿歌起兴是夜间的月光,此时此刻,长辈、小孩都仰望着天空,对着月光而唱,所以,没有理由认为夜间有新娘抑或是新郎骑马而行。月光缓缓而行,就是白马徐徐而行,这完全符合小孩的想象和认知。南方并不常见马,客家地区罕有结婚骑马的风俗,显然,这里是文学渲染的需要。第二首的前面部分与第一首是一致的,后面的“读得文章马又走,赶得马来天又光。”也可以这样理解:“马又走”就是指月儿走,也就是月夜到天光,可谓是读书读到天光。当然,也可认为这一部分纯粹是出于押韵和描写童趣的需要。

二、如何理解秀才娘“结亲家”。我们再来分析故事人物秀才娘“结亲家”的合理性。从孩童唱童谣的角度来看,开始的主角是秀才娘,“秀才娘”来到秀才郎家“结亲家”,那么,“亲家门口一口塘”里的这口塘指的正是秀才郎家门前的塘。反过来,若把主角换成“秀才郎”,那么,这个“亲家”应是指女方,这口塘则是女方娘家的塘,这样的叙述显然就有问题了。

三、如何理解娶新娘。有人认为,“长个拿来较()酒食,短个拿来较姑娘”的歌词表明,主角应该是“秀才郎”,因为这里说到“较姑娘”(娶新娘)之事。其实,当孩童念到“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时,故事的主角明显转换成“亲家”这一方,也就是指秀才了。这里的“亲家”是指男、女的相对方。

四、“秀才娘”有歧义吗?有人说“秀才娘”之“娘”是指秀才之母,而“秀才郎”则无歧义。实则不然,稍为年长或略知客家民俗的人都知道,南方人都不把母呼为“娘”。当今,普通话里的娘”通常指母亲,但在古语里,尤其在客家文化中里,“娘”的含义并非如此,而是多指长辈的配偶,当“娘”字之前被冠以某种称谓时,即表示某人之妻,如先生(xīnsāng)娘、师娘、叔娘等。五华人称伯之妻(伯母)为大娘,称叔之妻(婶)为阿娘、娘娘,称舅之妻为舅娘,这里的娘都不是指自已的母亲。当然,个别客家地区也有称母亲为“阿娘”的,须知,这里的“阿娘”本是指婶,只是出于命理方面的原因而亲者疏称,把母亲当成婶(阿娘)来称呼。当然,由于后来受到普通话的影响,客家地区也有把母称作“娘”的,但这极为罕见,如“爷”之变体“爷娘”(主要出现在经艺术加工后的文章里),“老妈”“老娘”等说法亦是后来兴起。因此,我们应在客家文化里来理解“娘”的意义,脱离客家人环境来理解则谬误不断,定沦为笑柄。

   五、其他类型的“月光光,秀才娘”童谣。客家地区尚有一些类型“月光光,秀才娘” 的歌谣,如:“月光光,秀才娘。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虾公老蟹拜观音。观音脚下一枝花,拿分(给)阿妹转妹家,转去妹家笑哈哈。”此亦是一首崇文重教的童谣,这里,秀才娘被奉为观音了。可以看出,歌词中出现“秀才娘”在客家童谣中显然不是孤例,“月光光,秀才娘”的确是该类儿歌的歌词。

    过去,梅县传唱“月光光,秀才娘”(“结亲家类”)这种歌词版本的童谣显然是主流,该童谣描述的人物行为、生活方式完全符合客家文化和风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今不少出版物,包括音像出版物把“秀才娘”版本忽略了,都以“秀才郎”的歌词加以出版,不少幼儿教学单位也照此传唱,互联网络更是不断地跟风。我呼吁文化机构应正视童谣和口头文学的释解工作,统一文字记录,消除理解偏差,珍惜和尊重传统文化。

   (仓促成文,将不断完善2013314)

   (2016年3月修改)


推荐到博客首页 (4) |  复制链接 |  评论: 31 |  阅读: 8571 |  个人分类: 文化辨析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13.03.14 13:45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4 09:22
以下你说的“娘”,都是称长一辈或年长的已婚妇女。你明显搞错了:: “南方人都不把母呼为“娘”,客家话师娘、叔娘、舅娘之“娘”其义都是指妻,故“秀才娘”无疑是指秀才之妻”这里明显错了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4 09:19
羊咩咩: 伯公写驳高手“月光光,秀才娘。船来等,轿来扛。一扛扛到河中心,虾公老蟹拜观音。观音脚下一枝花,拿分(给)阿妹转外家,转去外家笑哈哈。”这里,秀才娘被奉为观音了。这个很容易理解。
嗯,这段民谣是秀才娘。伯公文章里提到的两版本,应该是秀才郎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4 09:12
查遍古今词典,“娘”字没有“娘子”的释义。娘,不等于娘子。秀才娘,只能解释为女秀才或秀才的母亲,根本不能解释为秀才的妻子。如不信,你举例看看,汉语里有把“娘”字解释为妻子的词语吗?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3 18:39
“南方并不常见马,客家地区罕有结婚骑马的风俗”,没错,梅州地方很少见到马。但是,是知道梅州全是客家人马?你知道客家人是哪里迁徙过来的吗?客家先民不认识马?没骑过马??要知道,客家人是北方迁徙过来的!!!到了南方没马了,就不能写马唱马??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3 18:35
网友发来信息,粘贴如下: yanxiuhong 2013-10-3 13:18 我们的结论是: (1)月光光,秀才郎,在意义上比 秀才娘 好理解。 (2)更加广泛的分布是 秀才娘仅仅见于梅州。而梅州平远多处地方 经过核实,是 秀才郎的。 (3)秀才娘的版本是 梅县等地后起的,最大可能是 秀才郎 的 讹误。 详细材料如下: 我认为 秀才郎 更加广泛。而秀才娘 仅仅见于梅州的部分地方。从普遍性的角度看,秀才郎才是正宗,源头。梅县是新生,后起的可能性更大。 秀才,古代都是男的,郎。 请各位不能以井底之蛙的心态来对待 客家话的 月光光。 ----------------------- 2004年,客家人社区 就讨论过这个话题了,可惜这里不能发链接,不然你们去看吧。 ---------------------- 我当时的一些陈词: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郎-----塘 更加押韵(从小韵吻合的角度)。 骑马的,一般是男子。 月光光,是起兴的句子,是描写气氛的背景描述。 秀才郎,是很符合词义的。 秀才娘,没有交代,一时不明白,是秀才的妈妈?还是秀才的妻子,还是做了秀才的女士? 秀才郎是歌谣里面的主角,里面很多活动都是以他作为主体,这样才可以理解,为什么可以后面的“讨姑娘”。 ----------------------- 视野放宽滴,看看其他地方的客家话: 饶平客家版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无米卖,饿死大头猫: 大头猫,好供鸡: 鸡脚长,好遮凉: 鸡脚短,好步卵: 生个卵子圆丁当: 拿分阿公阿嘛做生日。 生日无人做, 雷公头上扫啊过。 ---------------------------------- 【外链因论坛不允许而缺】 ------------------- 潮州畲族客家话的版本 【外链因论坛不允许而缺】 饶宗颐先生与先父吴双玉先生所编纂的《潮州志》收集了一些民间广泛流传的歌谣。江湖侠客撮要记之。 (月娘月光光) 月娘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阴塘。阴塘水深深,娘仔去载金。载无金,载观---音。观音欲食好茶哩来煎。 ----------------- 看看赣南石城的 月光光 石城客家《月光光》 (以下皆昌哥收集) (一) 月光光,秀才郎。才郎公,好栽葱。 葱发芽,好煮茶。茶花开,李花红, 杀只鸡子做两筒。滴筒好,嘎筒好。 滴筒留来归大嫂,嘎筒留来归细嫂。 大嫂归来会管家,细嫂归来会绣花。 (二) 月光光,亮堂堂。两只狗子扒砻糠,扒到一块姜。 拿畀婆,婆在灶背炒田螺; 拿畀公,公在楼上跳兵蹦; 拿畀叔,叔在山上斫黄竹。 黄竹尾上有条蛇,吓得叔叔眼俩戛(lia2 gia3)。 唔怕唔怕,下来食碗擂麻茶。 (三) 月光光,照栏杆。栏杆一包银,跌下来讨妇娘。 扛到半路,叫爷叫娘; 扛到门前,亲朋满堂; 扛到厅堂,打鼓拜堂; 先拜天地,再拜高堂; 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四) 月光光,日瓦瓦。撑把伞,送契爷。 契爷做田在坳背,年年崖都去做客。 禾满垅,蔗满坝,包谷辣椒满屋下。 年年食唔完,月月有钱花。 毛仔经常哇,表哥来哩食个饱,外婆包食还包拿。 契爷係大方,个个面前笑哈哈。 ------------- 客家祖地 宁化 宁化童谣:月光光(多版本) 第一篇:《月光谣》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入书堂。 书堂光,好栽葱;葱发芽,好泡茶。 茶花开,映山红;十只鸡公装两笼。 这笼好,咯笼好;留到明年归大嫂。 大嫂归来好管家,细嫂归来好绣花。 大嫂脚郎晃,细嫂臭油甏。 鬼叔中1992年整理 第二篇:《月光光》 月光光,秀才郎 骑白马,入书堂, 书堂光,好栽葱, 葱发芽,好泡茶, 茶花开,李花红, 七姐妹,七条龙, 龙转弯,好去汀州做判官。 注:汀州是现在的长汀,以前称作为汀州府。 由于在民国时期宁化所属汀州管,解放以后才规到福建三明管辖。 第三篇:《月光光》 月光光,光莹莹, 照见新人檐上行。 棚上点灯火,棚下有月光。 照见新人开笼箱。 打开笼,香喷喷, 打开箱,喷喷香, 难得新人好嫁妆, 带来嫁给秀才郎。 流传地区:宁化水茜一带 挖掘整理:余兆庭 ——摘自民间三套集成•福建宁化歌谣卷 ----------------- 河源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蓝塘(河源的一个镇),蓝塘坳,娶新娘,娶只新娘红唧唧,捞(和)阿妹做生日 ---------------- 秀才娘的 说法,只见于梅州一小部分地方。 秀才郎的 说法 则见于四处的客家,包括梅州。而且见于客家之外的地区。 从这种分布看,秀才郎 更早,秀才郎更窄更晚更加可能。 我打了电话去核实,仁居,差干都系“秀才郎”! --------------------- 秀才娘版本遇到的问题: (1)秀才娘,究竟系秀才本人是女子?还是秀才的妻子,还是秀才的妈妈? (2)秀才娘的话,如何与后面“讨姑娘”来相应?而系“郎”好理解:掌牛(放牛)、读书(送子上学堂,送女过家娘,客家传统观念),娶媳妇,“秀才郎”是顺理成章的。 (3)秀才娘的话,如何解决那么多闽西,赣南,河源的“秀才郎”? 最大的可能:梅州本身也是“秀才郎”的,后来呢因为 歌谣后半段出现了“娘”,就因讹传讹,郎 变成了 娘。 我们承认梅州一些地方的确存在有“秀才娘”版本在,但从源头、语义的角度分析,认为是这是后起的,而非原生的。 ------------- 我 问了一个 平远 热柘镇的同学,姓丘的,在广外读书。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3 18:34
月儿般美丽的娘子坐上白马从天空徐徐过来,跨过莲塘,走进新郎家,这一切都倒影在莲塘水面,意境非常美。这里皎洁的月光比作娘子,徐徐而行的月光又犹同白马你这想象很美,但如此艺术不符合上下文风格了,这民谣的语言风格是叙事,叙述。作为叙述,通顺、明白、符合逻辑是最重要的。你牵强附会的理解,搞得文字狗屁不通、不合逻辑了。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3 18:30
五华的版本是秀才郎,五华是梅州最重男轻女的,怎么可能唱秀才娘呢。俺是五华的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3 18:29
若主人翁是“秀才郎”,那么,他骑白马回家“结亲家”吗?是秀才郎,他骑白马是过莲塘,在外结亲家。你凭什么说莲塘是主人公的家乡呢??莲塘是女方的家乡。闯荡收获婚姻,劳动创造幸福,他们在韭菜花开的时候,结亲家了。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3 18:25
版本二,也应该理解为秀才郎。民间的文章,起码得通俗易懂。要是牵强附会、狗屁不通,是不会流传久远的,作者不必拔高民谣的艺术性。你起码得维护客家民谣的逻辑性!

 回复 发布者:*春暖花香*
2013-10-03 18:23
版本一,应该理解为秀才郎。可以理解为在别人的池塘里养鲤嫲,“长个拿来交(换)酒食”,这主语应该是男人,把大鱼拿去换酒喝,女人能这样吗。短个拿来交姑娘,这是异想天开拿鱼做彩礼去讨媳妇了。比较俏皮,大胆想象。版本一:“月光光,秀才娘(郎), 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亲家门口一口塘,种(放)个鲤嫲八尺长,长个拿来交(换)酒食,短个拿来交姑娘,交个姑娘矮墩墩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