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已经消逝的梅城之夜


〔转帖〕 

张维耿

      我老家在东教场背,走几分钟就到梅城。50年代中工作单位在江南,一过梅江桥便是东门塘和凌风东路。旧时的梅城镇方圆不过两三公里,吃过晚饭去行街,半个多钟头就转回来了。梅城的大街小巷,至今名字都记得清楚,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梅城之夜。

      旧时梅城入夜后,梅江北岸停靠了不少民船,船灯悬在船篷边,一闪一闪的。汽船(俗称电船)集中在水打伯公码头,灯光显得明亮些。大街旁边挂了几盏电灯,昏暗昏暗的。听得电厂隆隆响的机声突然慢了下来,街灯就更暗了,有如萤火。天黑前后,街上多是吃过晚饭行街的人。那时人们洗过澡穿的是木屐,走在街巷,嘀哒嘀哒的声响闹成一片,成为梅城街巷的一大特色。

      抗战期间,潮汕和珠三角的难民涌来梅城,黄昏后东教场一带显得特别热闹。东教场至嘉应桥路边摆满了茶摊,听得见侍应生用广州话招徕客人:“饮茶呢度好!饮茶呢度好!”晚8时后,东教场内司令台还常有粤剧或潮剧演出。台前摆有十多排座椅,须购票入座。看外江戏的观众,大多为外地人。

      以往晚上9时以后,整个梅城就沉静下来了,只有几间大旅社还有些喧闹。夜深了,昏黄的街灯下有卖茶蛋的老人缓步走过,用沙哑的声音喊道:“茶蛋……茶蛋……”听起来真有些凄凉!

      1955-56年,我夜晚十一二点常骑车到中山路印刷厂印县委小报,三校校完,已是鸡啼时分了。回来一路静极,见卖夜宵的店铺仍亮着灯,有时就花上几毛钱,进店里吃碗三及第或牛肉丸汤消夜。

      凌晨五点钟左右,梅城又开始喧闹起来了。最初听到的是小巷传来的一声声“有尿卖无……有尿卖无……”,那是菜农挑着尿桶前来收购居民小肥的。天蒙蒙亮,传来肉店、咸杂店、小食店乒乒乓乓的开铺声,趁早散步的老人也就出门了。天一放亮,整个梅城又都忙乎起来。

       如今梅州城区比以往不知扩大了多少倍。一到夜间,梅江两岸灯火辉煌,把五六座大桥映照得亮丽非凡。昏暗、恬静的梅城早已消逝,成了陈年往事,只珍藏在我们老年人的记忆之中。年代虽然久远,却是很令人回味的!

 

现今梅县一江两岸夜景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881 |  个人分类: 其它 |  系统分类: 大杂烩 |  发表于: 2015.03.20 10:37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