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岭南逸史》作者黄岩故里寻踪



50多年前,客家籍著名学者罗香林先生发表《岭南逸史及其作者黄岩》一文,提出该书作者花溪逸士就是清中叶嘉应州桃源堡文人黄岩的观点,为古典小说学界研究这部小说的艺术特性开辟了新的借鉴。该说几成定论,由此,《岭南逸史》被定格为广东文学史上第一部客家小说,进一步得到学界的重视和研究。

由于,罗香林先生研究撰文的时候,已经是寓居香港的上世纪50年代,无法亲临黄岩的故乡进行考察。他主要依靠《岭南逸史》、《光绪嘉应州》以及《梅水诗传》三部文献开展研究,在论证的逻辑上不无遗憾,对黄岩生平的探究也只能点到为止。

近日,笔者前往位于梅州市梅县区的桃尧镇了解黄岩的情况,将获得一些新见闻整理成文,向关注《岭南逸史》的学界作初步的介绍,也是向这位梅州历史上第一位小说家致敬。

审视《岭南逸史》的序文和故事背景,可以发现,作者花溪逸士是嘉应州桃源堡人,而且名为耐庵。罗香林先生查阅《嘉应州志》和《梅水诗传》发现,嘉应州桃源堡人黄岩,字耐庵,贡生出身,著有《花溪诗文集》《医学精要》《眼科纂要》《岭南荔枝咏》等著作。罗先生比较论证两者后认为,在桃源堡的同一年代,同起名耐庵,且以花溪作为笔名或文集名,花溪逸士与黄岩是同一个人。

由于《光绪嘉应州志·艺文志》未提到黄岩著有《岭南逸史》一书,罗香林关于“黄岩就是花溪逸士”的认定仍被一些视为缺少直接证据。而笔者通过探访桃溪村黄岩故居,与黄岩部分后裔交流,看到到保存完好的黄岩之墓,这些新的发现可以起到补充论证的作用。

历史上的桃源堡后与尧塘堡合并,今称桃尧。今天,该镇有一座古村落——桃源村颇为知名,黄岩的故里桃溪村正好与桃源村毗邻,相距四公里之遥。

笔者从黄岩的六世孙黄维环了解到,桃溪村黄氏由四世祖开基,至黄岩已经是第十五世。在桃溪,被后裔称为耐庵公的黄岩墓地保存完好,立于道光三十年(1850)的墓碑上书合葬者黄岩夫妇的名讳。碑文为:“清恩授岁进士显考文勉耐庵黄公墓”,旁注:“公讳岩,字峻寿”。 黄维环介绍,黄岩墓前原来竖有一对石刻的华表,尚各安放石狮子,惜在文革期间被毁。

凡读《岭南逸史》者均可感到,小说主人公黄逢玉有怀才不遇的作者花溪逸士的影子,黄逢玉的妻子中正室名为张贵儿。笔者从碑文看到,黄岩(耐庵)的妻子也姓张,追赠谥号是“显妣勤操敬顺张孺人”。这可为论证黄岩是花溪逸士提供了一层证据。

《光绪嘉应州志》没有记录黄岩著述了《岭南逸史》,有可能出于传统观念,认为小说作品属稗官野史,不入大雅之堂。也有可能是因采访登记册疏漏所致,墓碑上明确标明黄岩是岁进士,即贡生的功名身份,但是州志的选举部未见相关记录,可见遗漏并不为奇。

罗香林认为黄岩采用花溪逸士的笔名,出于不愿表明真实身份,而他作为桃源堡人,由桃源而转称花溪。其实,花溪的取名,是以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的。笔者在桃源村听到这样的故事,当地张氏先祖寻找落基地,辗转绝望时,突然看到身边的小溪上漂来大片桃花的花瓣,认定前方必有平坦之处,于是前行定居,命名桃源村。桃溪的风貌与桃源村类似,相传1808年左右,村里溪边也分布着不少李树、桃树。现在,当地还有一座桃溪公王宫,这条溪流在当年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花溪,为花溪逸士是黄岩增添了佐证。

从桃溪黄岩墓建成的时间可知,至少在1850年的道光三十年,这位饱读诗书、著作繁富的文士已经辞世。墓碑显示,黄岩有四个儿子,即绍官、淮官、缵官、缙官,这与罗香林文中提到为《医学精要》做校对的黄岩四个儿子吻合,只是个别字眼不同。据黄维环介绍,黄岩的四子有三房传有后人,目前在桃溪定居的后裔仍有五六十人。遗憾的是,经过岁月沧桑,目前黄岩后人手中很少保存他的著述资料。黄维环向笔者展示的一本1962年李贤龙抄记的《四字药性》复印本,其实是黄岩《眼科纂要》内容的一小部分。

不过从流传下来的黄岩著作可推算其本人的生活年代。黄岩在《眼科纂要》自序中提到己卯年(即1819年)自己已经70岁,按照客家人年龄虚岁的习惯,那么黄岩应出生于1750年左右。在嘉应籍著名诗人李光昭为他的《医学精要》作序可知,在1830年,黄岩依然健在,这年他的这部医学著作付印,可见这位学人虽然功名不顺,却拥有长寿的人生。他的三部重要著作的完稿时间也比较清晰,《岭南逸史》写成于1793年,《医学精要》完稿于1810年,《眼科纂要》完成于1819年。

据黄岩的后裔介绍,他的家名应为峻寿。从文献和墓碑碑刻看,常用名为黄岩,又字耐庵,另在创作小说时别号花溪逸士。


推荐到博客首页 (2)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2377 |  个人分类: 学术考证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16.04.07 00:41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