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程乡三友:嘉道年间客家诗界骄子



         清代以来,梅州涌现了一批具有巨大影响的文化名人,其中,客家文学群星璀璨,宋湘、李黼平、黄遵宪等扛鼎式的诗人以他们的作品阐释着客家人悲天悯人、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不少诗篇更充满客家文化特质,为岭南文化抹上瑰丽的色彩。在嘉庆道光年间,客家诗坛曾活跃着三位诗人李光昭、颜崇衡、徐青,被称为“程乡三友”的他们,影响力虽然没有宋湘和黄遵宪大,却也是传承客家文学的一代旗手。

      由于各种因缘际遇,“程乡三友”的生平已渐渐为后人所遗忘,显得有点斑驳模糊,实在有必要进行钩沉探微,再现他们当年的创作才情,为今天的诗词之乡梅州增添醇厚的文化底蕴。

“程乡三友”的由来

      程乡是清代嘉应五邑之一,所在地涵盖今天的梅江区和梅县区,李光昭、颜崇衡、徐青正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文人逸士。在清代的嘉庆道光年间,他们都是蜚声岭南诗歌界的著名诗人,诗名远播。当时的顺德学人温谦山编辑《粤东诗海》,曾将李光昭、颜崇衡的诗歌订为《程乡二妙集》,后来又因为李光昭结识了徐青,更合刻《程乡三友集》。南海翰林谢兰生将三人称作程乡三友,于是“程乡三友”作为这三位诗人的代称不胫而走。

      江苏常州籍的诗人、画家汤贻汾当时任兴宁的都司,对三位诗人的才华极为赏识,延为座上客,形容他们“程乡得一诗中龙,李秋田(光昭),龙头;徐又白(青),龙腹;颜湘帆(崇衡),龙尾。”四人之间可为文人的惺惺相惜。号为雨生的汤贻汾年龄较大,有一次掉了一颗牙齿,他将掉牙埋在兴宁城郊外的神光山上,三位诗人曾作诗祭齿。他们或许没有想到,多年以后,定居南京的汤贻汾因太平军破城而跳水殉难,骨骸渺渺,而一颗断齿、相关的诗作以及汤雨生画作《秋江罢钓图》题跋保存流传,记录了客家文人和江南文士交往的一段佳话。

 “三友”的故里寻踪

      虽然,对“程乡三友”的事迹,梅州地方史志如《光绪嘉应州志》也有所简述,但寥寥数语,交代得不完整,以至百年后,三位诗人的家乡人几乎将他们遗忘了。

      在三位诗人中,尚能被家族后裔记录的是李光昭,他的家族历史因此略为完整。李光昭字秋田,是梅城下市攀桂坊人,故居世德堂位于攀桂坊的杨桃墩。李光昭的先祖李以贞明末从扶贵迁入攀桂坊开基,终身保持布衣的身份,他在《题郑所南画兰呈家二何太史》一诗中,以南宋遗民郑思肖画兰为题材,用《黍离》之悲的手法,向前明翰林李士淳表达内心的亡国之痛。所谓“才得骚歌吊魂魄,又无王土寄愁根。弃之沙砾花无语,写向云笺泪有痕。”忠于明朝、不满异族统治的思想溢于言表。

      李光昭是李以贞的六世孙,在他这一代,他的堂兄弟李仲昭高中进士的第四名,而他本人却科举之路踯躅不顺,只考取廪生的身份,故全心在诗歌创作上闯出一番天地。

      徐青字又白,又名友白,梅县松口人,故居位于松口镇石盘村的象湖。今天有关的松口文史、松口镇志均未有一字涉及徐青其人。笔者查阅番禺翰林刘彬华编辑的《岭南群雅》一书中对徐青的介绍,了解到他的故乡位于梅县境内的象湖,通过对其作品中有关松江描述的解读,推断他的家乡在松口。笔者后致电在北京定居的《人民画报》高级编辑古进先生查询,年过九旬的古进,家名徐伟芳,正是松口石盘村人。经其核实,徐青正是该村先贤,但他的后裔往南洋谋生,早与家乡失去了联系。

      颜崇衡的家乡在目前的史志中更是从未提及。胡曦的《梅水汇灵集》提到颜氏曾有诗集名为《虹桥草庐集》,同时提到他的哥哥颜崇图作有《虹桥集》。可见虹桥是颜氏兄弟居所所在地。在梅城的金山顶东,有地名虹桥头,笔者经过实地考察,在虹桥头原梅县实验幼儿园大门旁,找到了虹桥颜屋。

      原梅县实验幼儿园是古代培风书院旧址,位于嘉应州城内,而虹桥颜屋背倚城墙,坐西朝东,大门联为“先贤世泽,陋巷家声”。门前因高楼林立,阻隔了当年小  桥流水的景象。

      这座颜屋建筑规制狭小,与颜崇衡的诗歌《夜雨》里“花香湿不飞,灯影寒逾碧。野风故侵人,入我蜗庐窄”的描述颇为吻合。但从房子的设计看以看出,房子规模虽小,建筑设计颇为精致,大门首的壁画工艺品位不同一般,与颜崇衡兄弟贡生的读书人身份很匹配。

      遗憾的是,颜氏后人已经迁离老屋。据租住者介绍,屋主的一支全家在江西定居,另一支在梅城三角地经商,甚少回来照看。因此,有关颜崇衡的个人信息和家族历史,均有待进一步的探寻。

著述流传与历史影响

     “程乡三友”的功名都不算高,颜崇衡为优贡生,李光昭和徐青则分别为秀才。但作为创作勤奋的诗人,以他们的诗篇在岭南诗坛留下不晓得影响。

      从诗歌流传的影响看,作为龙头的李光昭影响巨大,他著有《铁树堂诗钞》《铁树堂诗附钞》传世,目前均保存完好。另外,从文献看,李光昭还著有《铁树堂文钞》《霜灯八影》《鸿雪二痕集》《聊复尔尔草》等著作。

      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诗论《谈艺录》中,对三位梅州籍客家诗人作了评述,除宋湘、黄遵宪外,第三位就是李光昭。钱先生是从《楚庭耆旧遗诗》中看到李光昭的诗歌作品,对他的《诗禅吟示同学》颇为赞赏,认为音节略有瑕疵,但想象力丰富,笔法纵横,在书中引用了诗歌全文。钱先生记录的这首诗其实并非李光昭原诗的原版,在《梅水诗传》《梅水汇灵集》里引用的这首诗,在字眼上更为符合格律。

      徐青著有《聿修堂诗钞》,百年前的《光绪嘉应州志》记录仍然存在,但现在已经难觅踪影。颜崇衡的家位于城墙之外,更易遭到战火、水灾的影响,他的《绿萍山馆诗钞》虽然曾付梓,也已经失传。

      所幸的是,三位诗人的部分作品在生前已经得到岭南诗歌界的重视,被各种诗歌选集选录而保存。像上述的温谦山《粤东诗海》和刘彬华的《岭南群雅》选录了三人的作品外,《梅水诗传》《梅水汇灵集》乃至去年出版的《梅水诗丛》均采录了诗人们的诗歌代表作。陈永正的《岭南历代诗选》则选录了李光昭的作品。

      在诗论中,除了钱钟书的《谈艺录》,清中叶以来,黄香铁的《诗纫》、黄培芳的《香石诗话》、黄小帆的《清园诗话》、刘彬华的《玉壶山房诗话》等对三人的诗歌创作艺术进行评价和探讨。在文学史上,罗可群的《广东客家文学史》对程乡三友的诗歌创作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741 |  个人分类: 随笔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16.03.09 23:53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