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我与武夷岩茶系列 1.【品茶日记】(原创)


我与武夷岩茶系列 1.【品茶日记】(原创)

        一上午在整理资料,近午了将就着吃些饭食。就在我端着碗眼睛还盯着电脑的同时,一位朋友过来了,于是我匆匆解决了手里的饭食煮水泡茶。

 

     前些日子,看到朋友的QQ里写了关于茶和佛心的文字,我又想起了罐子里的几块檀香。那是他从别处的寺庙里拿来的,据说是主持方丈禅房里专用的香,很普通的一个塑料袋包着。却不像那些在大堂里玻璃柜里摆放着售给游客的那些包装精美的檀香,他说这才是正宗的檀香。

 

      朋友是在很久前拿过来的,我舍不得常用。 偶尔在刚打扫卫生和梳洗之后,怀着虔敬的心认真的点燃它,小心翼翼地放进香炉子里。然后泡一壶自己喜爱的好茶,一边看着一缕缕的青烟袅袅地从炉子里飘散而出,一边品着好茶。那是的我,真的是无欲无求的了。

      而在这时候,嗅觉也是更敏锐的了。平时没有认真品出来的茶,此时也更觉得它的美妙。

      朋友曾说过,檀香可以通窍,对疏通心脑血管很好。当时我心里还想,难怪那些僧人都长寿。

      在淡淡的木香里,微闭着眼,耳边,不需要音乐,已经有自成的乐章在脑中回旋。那是远山轻灵悠扬的晨钟或暮鼓,一声声断断续续的木鱼声,还有可以洗涤心灵如歌的经文;是很好听的男低音吧,似乎还感觉到了松涛和泉涌。。。。。。

      这时候,是不希望被打扰的。门外的车水马龙,天阴天晴,世事浮沉,都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独饮的神韵,便在于此。等香燃尽了也不觉,思维却更清晰透明,心绪也更清和澹然。

 

      真要感谢那位朋友,在没有那些檀香之前,我是进入不了那个境界里去的。

      罐子里的檀香越来越少了,更觉得珍惜。很多次,我只是把它们拿出来看看,又怀着珍惜和不舍的心情把它放回去。 朋友说过,这东西不是买来的,是缘把它带来的。这更是觉得珍贵的理由吧。

 

      今天,这位朋友来了,我却忘了点那剩下的几块檀香。两个人在安静地品着三种同个系列但不同品种的茶。话题也就只是茶,朋友对我的茶书很感兴趣,他说只是不太了解怎么区分那些茶的优劣和相关的一些知识。

       第一壶,是我们都最爱的茶。今年的这种茶,做工还是那么好,应该说,比去年,前年都好,工艺是进步了。只是,泡开了以后,我发觉,这批茶,许是受了市场经济的影响,茶农晚摘了两天吧,茶叶没有去年的嫩。产量定是高了好些的。幸好在制作时工艺提高了,要不,这茶就没去年的好了。如此算来,罢了罢了!还是值得喝的罢!再说,价格也没多大变动。这样安慰着自己,这茶的缺点可以装作看不见了罢。

       想起昨天去山脚下的水库边长廊散步,沿途很多白色的小花,开得轰轰烈烈的。我说空气中有股淡淡的花香,身旁一同去的人却说,那味道是臭的!这花甚为可恶!满身是刺,专爱生在水库的岸边,他们去钓鱼时,没少被刺到胳膊又痒又痛的!说这话时,语气还是心怀恨意的。我笑了笑:“我出来的机会很少,便觉得这花的味儿是香的了;你们厌恶它,它的味儿便是臭的,这是由心态决定的味道。”那人不语了。那些伸到路旁的花儿,洁白无暇,随意而热烈,那淡淡的香味儿固执地在山间弥漫着。

 

       喝第二壶茶是因为朋友说起他有一种茶,很清淡的味道,不怎么香,也不像哪怕是一般的茶那么甘,就是极淡极薄的味儿。但是它的抗辐射能力却是其他茶的几倍。

       我便想起我也有类似的茶,也是茶味儿极淡极薄,需格外用心的情况下才能品出它的那一股极其悠远的香气来。因此,不敢再要它,怕被粗心的人们糟蹋了它。

      我把仅剩的一泡拿来冲泡了。果然,茶味极淡薄,岩韵却是明显的,只是那淡且悠远的花香要在冲泡第三遍后才能细细地捕捉到几丝几缕。需屏住呼吸,凝神用全身心去感受,然后脸上便会悠然一笑--原来它是有香气的!只是说不出来,那是怎样的一种香。

 

     最后一泡是洲茶,拿来和前两者对比的。取了茶书给朋友过目:早在清代的陆廷灿续陆羽的【茶经】时,王梓就在【茶说】里写道:“武夷山周回百二十里,皆可种茶。茶性,他产多寒,此独性温。其品有二:在山者为岩茶,上品;在地者为洲茶,次之。香清浊不同,且泡时岩茶汤白,洲茶汤红,以此为别。。。。。。” 陆羽也写过:“茶上者生烂石中”也。 茶在烂石中生长,吸收了石头里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因此也获得了特殊的养分而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岩骨花香。从杯盖上能闻到近似兰桂或果蜜的香气,优者还带些细微的奶香,并且香气醇正悠长,无其他杂味。茶叶里则带着被阳光晒过再被雨水冲刷后的岩石味道,那则是它的“岩骨”了,和盖香里的花香结合在一起就是它的“岩骨花香”的岩韵了。

 

      但如这泡茶,汤色暗红浑浊,盖香里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茶叶是黑乎乎的,朋友也说,这说明它生长的地方肯定是土地肥沃的了。

      茶是“君子人也,”只需清风野露已足矣!反之却糟蹋了其品性了。 再尝尝那茶味儿,苦涩不堪。这是农药化肥或是添加剂所至遗留下来的味道。但是,如果在品尝此茶之前没喝过其他茶或是比它更好的茶,那苦涩味是没那么明显的了。

       此时尝一块酸枣糕,嘴里的苦涩茶味也就消失了,再回过头来喝前两道茶,喉舌齿颊间,还是那么的清爽甘滑。友人顿觉得奇怪,但很快又释然了:酸和茶碱中和了罢,因此,苦涩味消失了。

        我微微一笑:这也是几天前一位老茶客告诉我的。

       朋友其身告辞:“改日再叙,我也带我的茶过来品论品论!” 门外,阳光猛烈。回身,在文字里再品一回茶罢!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1 |  阅读: 1722 |  个人分类: 理财 |  系统分类: 房产•汽车•股票•理财 |  发表于: 2009.03.08 16:40

评论


 回复 发布者:yulh159
2009-03-22 23:26
有记载,一日梅兰芳问齐白石:“老师之画为何这么具有生气?”齐说:“没什么,我会焚香养气。”齐还说:“观画,在香雾飘动中可以达到入神境界;作画,我也于香雾中做到似与不似之间,写意而能传神。”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