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收藏古今客家文化瑰宝 展示客家人文历史风貌



图为:耸立在梅城金山顶的梅县博物馆






             图为:建于1935年的歇山庑殿式馆舍正立面


收藏古今客家文化瑰宝  展示客家人文历史风貌

                                                 ——记梅县博物馆

                                                         撰文: 麦娟娟  朱迪光        摄影:朱迪光


            梅县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8月,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文保路1号(金山顶),隶属于梅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初始该馆设在梅城东较场(现梅县体育场)“忠烈祠”。

          1962年6月,因国家实行“精简机构”,梅县博物馆被撤销,工作人员与馆藏文物并入梅县图书馆,馆址设在梅城金山顶。

          1978年12月,梅县所辖梅州镇升格为梅州市(县级建制),原梅县图书馆划归梅州市。

         1979年5月,梅州市(县级市)复办博物馆,人员与馆藏文物重归博物馆。馆名为“梅州市博物馆”,馆址在梅城金山顶与图书馆共址。

        1980年,梅县在梅州市西区月影塘筹建博物馆、图书馆(现址为银利来发展有限公司)。

        1983年1月,因梅县与梅州市合并为梅县市,在建工程置换给香港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梅县、梅州市博物馆并称为“梅县市博物馆”。馆址设在金山顶仍与图书馆共址,但博物馆馆舍使用面积仅180平方米左右。

        1988年撤销梅县地区建制,设立梅州市。原梅县市分设为梅县和梅江区(县级建制)时博物馆划归梅县,复称“梅县博物馆”。

        1991年3月,图书馆另迁新址(即今梅州市剑英图书馆),原馆舍全部移交博物馆使用。同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为“梅县博物馆”题写了馆名。柳体楷书,笔力遒劲。用大理石凸字镌刻,白底红字,镶嵌在博物馆大门门额上,格外醒目。

    梅县博物馆位于梅州城区金山顶,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90平方米。1987年11月,金山顶(含七贤亭)公布为梅县文物保护单位。民国18年(1929年)10月,由朱德率领的中共红四军攻打梅城,曾在此展开攻城激战。馆内西北面有清代嘉应州古城墙遗址及民国24年(1935年)为纪念先贤兴建的七贤亭,亭为六柱八角,宝瓶式亭顶。

    梅县博物馆馆舍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两栋,布局在同一中轴线上,均为二层楼房,坐南向北,前低后高,依山建造,气势雄伟。

    后栋兴建于民国24年(1935年),其时彭精一长县将原金山顶“观音堂”及古城墙拆除,兴建“梅县县立图书馆”,于民国26年(1937年)建成。占地面积为91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28平方米。为歇山庑殿式的仿古建筑,绿色琉璃瓦面瓦当滴水,混凝土斗拱,转角辅作为纹花格,窗户为变形喜字木窗格。正立面设主大门和左右副门,门前门廊,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整体建筑平面布局为横向长方形。正立面为传统三段式:台基、墙体、屋顶。高台基使庑殿更显巍峨气派。底层设陈列室,二楼作业务工作用房。正立面中轴上设步级台阶,东西北面设栏杆,南面设挡土墙,20世纪80年代加砌围墙。2002年东北面围墙裂坠,改建成仿古城墙。

    前栋建于1975年,立面为“凸”字形,设计建造连接原建筑的中轴线,平面布局为横向长方形,砖混框架结构,底层门楼面阔一间,进深一间。门前设平台护栏,平台东西走向设对称步级台阶。占地面积548平方米,建筑面积866平方米,为二层楼房,主要用作举办各类型临时陈列。

       21世纪之前,因梅州市、梅江区均未有博物馆建制,梅县博物馆实际上肩负着市、县、区的文物陈列宣传工作。

    梅县博物馆现有国家珍贵文物800多件及考古标本一批,主要藏品有陶瓷及古字画。其中,以本地水车镇唐窑开片青瓷产品及瑶上镇宋窑印花青瓷产品最具特色,在中国古陶瓷史和中国古代外销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有明清时期的李士淳、宋湘、王利亨及近现代林风眠、周育麟、王春华(南岭梅)等客家先贤的书画作品,馆藏书画作者多为客家贤达。2000年3月,成立梅县客家书画艺术馆,与博物馆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开展工作,逐步建立了客家书画艺术藏品体系。

    梅县博物馆地处市区,闹中有静,是人们求知研史和游览休闲的好去处。馆舍在金山顶制高点,登临山顶七贤亭,凭栏可俯瞰梅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上树木婆娑,竹影摇曳,石径环山,环境幽静。

    梅县博物馆曾编辑出版不定期刊物《梅县文博简迅》共7期、《文物普查简报》特刊3期(1980.10—1982.11)、《客家的源流与梅县的地名沿革》(梁养吾著,1982年)、《黄遵宪与人境庐》、《黄遵宪研究》(论文集1983年),《梅县市文物志》(定稿本,1986年)、《叶剑英生平事迹陈列说明词》(1987年)、《广东名胜古迹辞典》(梅县、梅江区条目),同时,还有本馆专业人员撰写的论文在多种刊物发表或入选其他论文集中出版。并有多篇论文、征文分获全国、省、市的奖项。

    梅县博物馆参与梅县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在全市率先开展客家传统民居普查。此外,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人境庐,是清末杰出爱国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先生的书斋,1984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梅视察期间特意参观了人境庐。1992年评为梅州市迄今为止唯一的全国近现代优秀建筑。主要陈列黄遵宪先生生前使用过的实物和藏书8000多册及黄遵宪研究的部分成果和资料。是梅州市的旅游景点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物景点,原由梅县博物馆保护管理,1994年移交梅州市文化部门管理,成立“人境庐文物管理所”,2008年人境庐与毗邻的黄遵宪故居——荣禄第,客家传统民居——恩元第,整合成黄遵宪纪念馆,隶属于广东客家博物馆。

    梅县博物馆因馆舍的局限,陈列工作主要举办各类型的临时陈列。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至2007年,先后举办《馆藏书画展》、《客家乡贤书画作品展》等临时性展览,观众达3.5万多人次。

   随着梅县新城的崛起,梅县县委、县政府为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文化梅州”和实施梅县“文化兴县”的战略措施,决定在梅县新城“梅县人民广场”兴建梅县博物馆新馆,相信不久,更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博物馆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为弘扬客家先进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2008年8月修订

                                                                            选自《中国博物馆志》·载《嘉应收藏》创刊号



图为:梅城金山顶七贤亭
 

图为:梅城金山顶七贤亭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9 |  阅读: 20615 |  个人分类: 博物馆 |  系统分类: 工作•职业•资料•技术 |  发表于: 2009.08.29 23:34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发布者:匿名
2011-07-05 20:54
  “七.一”那天,我到金山顶图书馆参观,匆忙中看了一下金山顶图书馆。那是我少年时时常到的地方,我在那里阅读一些文艺作品,例如《工农兵》、《广西文艺》、《萌芽》等,我在那里汲取养分,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这里也是我文学起步的地方。  没想到,后来到了80年代初,我竟成了《萌芽》杂志的作者,也成了《萌芽丛书》的编辑,不少名家的处女作,如陈国凯的《羊城一夜》、贾平凹《山地笔记》、叶文玲的《无花果》、王亚平的长篇小说《刑警队长》等都是那时由我们编辑出版的。这些作家后来都成名了,他们还记得当年《萌芽丛书》辛苦的编辑们。在前几年我主编《名家作文示范丛书》时,当时我在第一辑中选择了余秋雨、贾平凹、刘心武和赵丽宏四人,余秋雨把在1998年8月给我妻子张蜀君组稿时题写的:“每篇文章都有主题,人生的第一主题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善良,关爱他人。”让我们重新发表,贾平凹也给予积极的支持。此丛书出版后,十分畅销,几天就卖光了,以致连写点评的评论家潘颂德、汪义生等都拿不到样书了。后来,几个省的教委还把此丛书作为学生参考书。  在梅州金山顶上留下了我深深的记忆,尽管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老话了),我还是记着美丽深沉的金山顶!          丘峰 2011年7月5日20:50于上海寓中  

 回复 发布者:龙崆洞
2010-05-03 22:01
我来自福建 我会去看看的

 回复 发布者:收藏之家
2010-03-10 22:32

 回复 发布者:阿端哥
2009-12-29 22:41

 回复 发布者:阿旺哥
2009-11-06 22:24

发布者:匿名
2009-03-16 09:19
好!难得有这么深入的研究文章可读

发布者:匿名
2009-03-16 09:19

 回复 发布者:南口人
2009-03-10 11:55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