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春节,更丰富的课堂


标签: 4500,课堂

春节,更丰富的课堂

2016-02-11 08:43 来源:梅州日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千百年来,各种丰富多彩的年俗庆祝活动,已逐渐积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而客家族群更是将这些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因此,春节也可以是一个丰富“大课堂”,家长们可以开发和利用“春节”这个重要节点的文化资源,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和教育。

●《梅州日报记者李少凤实习生杨李生

课堂一:家风家规永流传

      七岁的杰杰遇到亲戚朋友就大大方方地喊:叔叔阿姨好!遇到有好吃好玩的,他也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杰杰的爸爸温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一直很注重家风家规的传承和教育,要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兄弟姐妹团结,邻里和睦相处;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勤劳;小孩待人接物做到主动招呼问好,串门不乱拿人东西……“我们家都是这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情去教育孩子。”

       许多家长表示,走访亲友中或餐桌上的许多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我们的信息:家教、性格、喜好和人品。该注意的礼仪必不可少,比如,递剪子时要手攥剪子尖儿,把剪刀柄让给对方;喝汤不许吸溜,吃饭不许吧嗒嘴,要闭上嘴嚼;亲戚朋友送红包时,不能当着客人的面拆红包,应双手接过,说声“谢谢”……

       梅县博物馆馆长朱迪光认为,中华是礼仪之邦,特别是客家族群,宗亲观念向来较强,也正因此,才让客家人“富有凝聚力”的美名远扬海内外。他认为,有必要给后辈立下家规以正家风。“有些客家人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体现在各族祠堂的对联里,甚至记录进族谱中。先祖的留芳后裔一定要弘扬。”朱迪光说。

课堂二:客家文化要传承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如何庆贺这个节日,有着较为固定的丰富民俗习惯。可以和孩子上网查找一些有关春节习俗与各地不同风俗的资料,丰富孩子的历史文化知识,比如扫尘、贴春联、守岁、放爆竹等等。而梅州也有一些独特的客家习俗。

       市民李辉娥女士向记者介绍,在她五华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大年三十的早上,家里的青年男子,要上山给祖先上坟。这是叫醒沉睡的先人,回家过年了;过年的年夜饭准备好后,必须由家里年长的人,恭恭敬敬地在饭桌上倒上酒,备好筷子,呼唤先人前来用膳。等祖先们享用后,团圆饭才正式开始。她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缅怀先祖、纪念先人的仪式。过年团圆的时候自然不能忘了逝去的先辈,“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我们探索着自己的根。”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副院长肖文评介绍,客家地区的春节习俗除了春祭,还有一个较为独特的习俗就是“上灯”。家里有男丁新生,就要到祠堂祭祖上灯,上灯时间从初七初八一直到十六。传承客家传统习俗对客家人精神上有何影响?肖文评说:“像春祭、上灯这些习俗跟我们客家人认祖归宗的习俗有关,就是客家人落叶归根、寻根问祖传统的观念有关。比如通过上灯仪式,一是告诉祖宗,家里又添了新丁,祈求祖先护佑;二是要认同这个家族,长大后要为这个家族的发展、传承承担责任。”

课堂三:理财从娃娃抓起

      春节过完,孩子的荷包都会鼓起来,收到的压岁钱数不胜数。压岁钱的使用既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如何引导孩子管理压岁钱,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进行相应的理财教育。

       烨烨今年9,妈妈带着他去银行办了一张定期存折,留着给他读大学用。“记得我读小学4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一本记账本,允许我从压岁钱里面拨出一部分作零用,教我如何记账。等儿子稍大些,我也用这个方法教他记账。”烨烨的妈妈笑着说。而今年才5岁的可可对“钱”还没有什么概念。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梁巧女士一直灌输这样一些观念:买需要的东西,买质量好的东西,买价格合适的东西。梁女士对记者说:“一开始就跟她订立规则,不必担心她是否会理解,事实证明,越早订立规则并持之以恒,效果越好。”

       如何学会合理支配压岁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梅州中学心理咨询师周宇婷建议,家长可以将压岁钱作为一个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和独立自主能力锻炼的机会与平台,具体可参考以下建议:

①银行储蓄,帮助其树立理财意识;

②建议孩子把压岁钱的一部分作为学杂费,并引导其使用压岁钱自行购买学习文具、课外读物等;

③教导他们制定消费计划、记录开支情况,培养其良好的消费管理习惯;

④引导孩子用压岁钱去做公益或给长辈送礼物等;

组织一次孩子渴望的旅游;

⑥制定家庭“小管家”计划,即在家长和孩子选定的日子里,从压岁钱里拿出一定的数额,让孩子完全“做主”,负责全家的基本生活支出与采买;

⑦试着让孩子学“挣钱”,按协商的劳动或学习等规定做就能获取相应的压岁钱,否则就从中扣除,但应注意不要变成“做事就是为了钱”。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644 |  个人分类: 客家民俗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16.02.22 20:50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