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春游泮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春游泮坑

春光明媚,百花争妍。318日上午8点半,公司优秀员工、生日员工以及办公室部分人员,分乘三辆小车直奔城区旅游胜地泮坑。

小车七绕八弯驶上城郊公路,不一会儿功夫,就到了素有“梅南胜景”之称的泮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亭挨一亭,镶嵌着黄色琉璃瓦,雕檐斗角,流金泛彩的广东第一长廊——“客家文化长廊”。只见两座个头一如客家儿女般不甚高大的山丘,齐心协力用一条近200的人造大堤,抱起一口百亩大水库。环水库周边而筑的3000多米回廊,九曲回旋,俨如巨龙盘卧山谷。库里水美鱼肥,游船如织。库外几百亩农田,草莓、时蔬、瓜果俱丰。

我们沿着左边依山脚起伏而上的长廊,几步一驻足,鱼贯进入景区。走出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爱国华侨邓军凯纪念亭,闻名远近的“泮坑公王庙”(又称“三山国王庙”),披着不断缭绕不断攀升的香烟,成功吸引住我们前行的脚步。

“三山国王庙”原为“明贶”,始建于潮州。相传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在明山(泮坑公王庙所依山脉,时属潮州辖)的半山上有一座天竺岩,岩内石穴常有三位仙人显圣。唐朝大宗征太原时,攻城不下,忽观金甲神人操戈驰马突阵,师遂大捷……凯旋之日,见神人在云中曰:“潮州三山神”,乃诏封明山(梅州境)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惠州境)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揭阳境)为惠威弘丰国王(【注】:此三山当时皆为潮州府辖);赐庙额曰:“明贶”,宋代敕封为“三山国王”。至于建址泮坑,乃是因明代泮坑一熊姓人士在潮经商,一晚“三山神之助政明肃宁国王,一手握帅印,一手执宝剑托梦与其,说是受皇命镇守梅州,庇佑百姓。熊姓人遂按“明贶”庙内“三山国王”金身塑就神像,从潮州运至泮坑建庙而安,泮坑熊姓人氏遂开枝派叶散播各地,兴旺发达。“泮坑公王保外乡”的传说亦不胫而走,流传至今。

我们仰视庙前高高飘扬的“三山国王旗”;参观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的庙宇;瞻仰“三山国王神像”;心中疑惑究竟自己到底是外乡还是本土?!

走过“福”桥,一条陡峭的水泥石级,牵引着我们的队伍盘山而上。我跨着相机,一边用镜头记录下大山里氤氲的岚气;阳光透过树叶后那一束束光与影和谐的合唱;一边捕捉员工们让心情放假的喜悦与轻松。

九点三十分,我们来到素有“泮坑飞瀑之称的瀑布潭。展眼四望,悬崖仍在,飞瀑却无。据知情的同事说,清粼粼的碧水都已在上头被人为地截住,源源引入管道,供山下的农家作饮用水了。我用相机拍下对面半山腰,一座依山崖作后墙,充满中西合璧建筑情调的亭子。同事告诉我,那是以前的“观瀑亭”,刻有乡人熊采里撰写的楹联:“观澜寻泮水之源,响震九霄,惊起玉龙腾洞壑;瀑布自悬崖而下,澄清万虑,娴吹铁笛依山亭。”睹景思情,我眼前仿佛又再现飞瀑腾涧的情景,耳边又响起龙吟虎啸的声音。

转过瀑布潭,不一会功夫,就到了“念慈亭”。古色古香,呈六角形状的亭顶,犹如高官的桂冠,翘然的亭翅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坐在亭中往左看,广东第一才子宋湘手迹“灵镇山河”,四个飘逸洒脱的大字,刻在山崖上历久如新。

辞别“念慈亭“继续往上爬,山路越来越陡,越来越幽僻,人行在路上连根针掉下来都能听到。若不是有同事们时不时的招呼呐喊,以及偶尔一两声的鸟啼,恐怕你一个人难于消受这空旷的寂静。

十点半,我们终于登上了“高观音”,虽然没有一觅众山小的感觉,但看着同事们脸上挂着晶亮亮的汗水,依然笑逐颜开的情景,心里头的喜悦就像山上徐徐的春风,一阵阵拂了过来,又一阵阵漫了开去。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2 |  阅读: 2194 |  个人分类: 文艺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09.04.24 08:11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回复 发布者:阿海
2009-04-24 21:55
开了眼界,又增长知识

 回复 发布者:W.Ding
2009-04-24 11:20
不错的游记,不错的旅游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