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对仗



对仗

诗词中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两两相对,便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效果的修辞方式。如:

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这两句便形成对偶。

对偶可以两句相对,也可以句中自对。如:

柳色浸衣桃花映酒,

菊香盈袖枫叶题诗

“柳色浸衣”与“桃花映酒”,“ 菊香盈袖”与“枫叶题诗”,都是句中自对。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用相同词性的词为对,是对偶的一般规则。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连词对连词、助词对助词、叹词对叹词等。实际上,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日、月、风、云等)、时令(年、节、朝、夕等)、地理(山、水、江、河等)、宫室(楼、台、门、户等)、器物(刀、剑、杯、盘等)、衣饰(衣、冠、巾、带等)、饮食(茶、酒、餐、饭等)、文具(笔、墨、纸、砚等)、文学(诗、赋、书、画等)、草木(树、花、桃、杏等)、动物(鸟、兽、虫、鱼等)、形体(身、心、手、足等)、人事(德、才、品、行等)、人伦(父、祖、兄、妹等)、方位(上、下、左、右等)……同小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

律诗中的对仗规则比一般的对偶严格。它要求:

一、出句和对句在节奏落脚点上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二、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至少在同一位置上不能重复;

出句和对句意义相同叫做“合掌”,“合掌”是诗家一忌。因为诗的篇幅短,要使诗的内容丰富,就要让每一个词都充分发挥作用。

律诗的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分别要求对仗。

如孟浩然的五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这首诗的第三句“绿树村边合”和第四句“青山郭外斜”、第五句“开轩面场圃”和第六句“把酒话桑麻”分别对仗。

长律,又叫排律是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的延长。长律不管多长,其格式不过是依照粘对和对仗的规则来安排,该“粘”的粘,该“对”的对,除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外,中间各联一律要用对仗。

如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广东梅县高级中学李冬梅同学因病住院归来写的五言排律《真情》:

真情哪用寻,

我自想慈亲。

子病娘心碎,

儿愁母泪噙。

宽言传体恤,

强笑送温馨。

病愈回黉舍,

情怀入韵文。

娘如千载树,

子似一丝云。

袅袅何方去?

化霖滋树根。

这首排律的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第七句和第八句、第九句和第十句均用对仗

对联(又叫楹联、对子),是用来张贴或悬挂的对偶语句。它是从律诗中演化出来的,所以也要按上面的两条要求来创作。

如刘振武为郑州黄河碑林写的一副贺联:

万里黄河归渤海(仄仄平平平仄仄)

千竿彩笔见碑林(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者高瞻远瞩,纵横写来,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联中嵌“黄河碑林”四字,颇有神韵。

又如梅州芸香糕点厂1985年中秋征联,出句为:

芸莲香溢,天上人间同赏凤凰月

本人应征,对句为:

桂菊影斜,域中海外倍思骨肉情

用“桂菊影斜”(仄仄仄平)对“芸莲香溢”(平平平仄),在对应的位置上,每个字音的平仄都相对,每个词的词性都相同,还注意到中秋的时令特点;用“域中海外”(仄平仄仄)对“天上人间”(平仄平平),出句由上而下,对句则从里到外;用“倍思”(仄平)对“同赏”(平仄);用“骨肉情”(仄仄平)对“凤凰月”(仄平仄)。这个对句,被评为一等奖。


推荐到博客首页 (2) |  复制链接 |  评论: 1 |  阅读: 3644 |  个人分类: 文艺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09.03.10 20:47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回复 发布者:W.Ding
2009-03-11 10:45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