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客家围龙千古颂,古来文物第一流


客家围龙千古颂,古来文物第一流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然而最易切入客家人内心的,莫过于“围龙屋”了。


  从粤东的梅州到粤北的韶关,散布在山野间的客家围龙屋,从建筑上展示了客家族群独特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在“客都”的梅州,山野中常可以发现规模或大或小的客家围龙屋,以大埔的花萼楼最为典型。花萼楼是民居建筑造型艺术中最粗旷、最典型、最富魅力,属世界著名的四大民居建筑之一的古建筑。


    
我们梅州被誉为“客都”,是公认的客家人的家乡,沉淀了深远的客家文化。其中最能展示客家文化特色的当然是客家围龙屋。最出名的围屋景点有梅州大埔县大东镇联丰大丘田村的花萼楼和位于河源市义合镇的苏家围

 

 

此外的围龙屋景点,如“方形围屋”里面比较出名的、有“九井十八厅“美称的梅县南口的“南华又庐”;梅县丙村的“温公祠”;梅县松口的“崇庆第”;丰顺汤西的“九厅十八井”;大埔西河的“光禄第”; 大埔湖寮“蓝氏绳武楼”、“泰安楼”;兴宁“花罗墩罗屋”等等,都是有久远的历史,也很有品位。然而,围龙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可能还数梅县的丙村雁洋一带,那里的乡间象明珠一般散落着无数大型的古老围屋,可惜它们多深藏于密林山间,还没有开发出来,它们最主要的特点是后半个圆建在一个小山坡上,所以不必从空中俯视,从正面看过去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圆润的线条,特别合适拍照,让人很想一头扎入这浑厚的文化积淀中。关于围龙屋的精神文化探索,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很多人都在研究。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建筑材料有沙、石、土、瓦等。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 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围龙屋不论大小,大门前必有一块禾坪和一个半月形池塘,禾坪用于晒谷、乘凉和其它活动,池塘具有蓄水、养鱼、防火、防旱等作用。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俗称横屋,一直向后延伸,在左右横屋的尽头,筑起围墙形的房屋,把正屋包围起来,小的十几间,大的二十几间,正中一间为龙厅,故名围龙屋。小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则有四条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在兴宁花螺墩罗屋就有一座6围的围龙屋。在建筑上围屋的共同特点是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 前低后高,主次分明,坐落有序,布局规整,以屋前的池塘和正堂后的围龙组合成一个整体,里面以厅堂、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适合几十个人、一百多人或数百人同居一屋,讲究的还设有书房和练武厅,令人叹为观止。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围龙屋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一起,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之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如今,客家人已走出封闭的围龙屋,走出狭窄的山门,走向辽阔的世界,围龙屋成为一种历史的遗迹、一种独特的景观。现在梅州市保留下来的围龙屋,仅在梅州城区和城郊40公里内,就有几百座。

 

 

梅州的围龙屋蕴涵丰富的文化和思想内涵,是我们客家祖先智慧的结晶,虽然到现在有很多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而日益衰败,但还是有许多的围龙屋还保留着当年的丰韵的。

 

 

 

相关文章:

 

1)、客家民居——“围龙屋”

2)、广东客家人的围龙屋

3)、围龙屋的结构布局和文化精神

 

 

    相关链接:

 

1)、客家文化:走出围龙屋

2)、冬行梅州——围龙屋里的快乐春节

3)、一个寻找围龙屋的人

4)、围龙屋情怀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2 |  阅读: 1644 |  个人分类: 客家文史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07.10.30 19:12

评论


 回复 发布者: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2007-10-31 17:38
以小见大,可见客家文化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啊!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