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东山学派:以生为本



 东山学派:以生为本

 

梅县东山中学广州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丘立才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由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始创办的“东山书院”,至1913年转为“东山中学”,迄今学脉衍源已有270年的历史,孕育东山学人成千上万,形成独特的东山精神和学术风格,构建起“以生为本”的东山学派。

无论是东山书院,还是东山中学,都是学习的场所。学习的历史沉淀,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东山学派”。《论语》开卷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个“学”字,贯穿着每个人生的整个过程,更铺染在东山中学的每个角落。东山学子,无论是东山中学的教师,还是东山中学的学生,都必须读懂、认识清楚“学”字。學、斈、敩、斆、斅等都是“学”字。“學”字字形至少包含五个层次以上的意思:一是学习的时间。“子”是时间的开始,子月乃一年的开始,子时乃一天的开始。“子”字也说明,孩子一来到人世间就得学吃奶乳才能生长,学认字才能发展,“字者,乳也。”“字”的本意是孳乳,后来才引伸为“字”。“斈”就是变成文字的儿子。二是学习的场所。“冂”字原意为覆盖,引伸为“冪”,冪和帐相通,孔子“设帐而教”,这“冂”也就是学校。“冂,尚矇也”:天地之始,朦胧之初;人孩之时,矇眬之际,不以学习,无以明白。三是学习的费用。“羽”毛古代曾作货币,要学习到真正的知识,是要付出学费代价的。又小孩犹同小鸟,通过学习,长成羽毛,才能展翅高飞,“羽毛未丰,不可高飞”。四是学习的内容。“爻”就是中华民族用它来把握天地人变化规律的初始符号,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更是中国国学的根。学“爻”,首先要懂得什么是爻,爻是指阳爻和阴爻;其次还要懂得阳爻和阴爻是互相交错不断变化的;再次更要懂得这“爻”交错变化的规律,最后要研究爻号变成文字的规律,所有爻号都是自然界横的符号,纵的符号就是人类文明提升的符号。“学”的异体字“斈”,就是将“爻”号在“臼”里演化为“文”字。但不管学什么内容,都是“爻”成“文”,“孝”则是孩子学习和父母教育的人生第一课。五是学习的方法。篆文的“学”为“敩”、“斆”、“斅”字,和“教”字同样都有“攵”,“攵”:“小击也。从又卜声。”学校里无论是“学”还是“教”,其方法都相同,就是仿效、效法、校对、校正。极为有趣的是,中国文字里把学的时间与教的时间、学的内容与教的内容、学的方法与教的方法辩证统一在笔划上,不能不令人叹服!所以,古文中“学”与“教”相通用,《礼记·学记》:“兑命曰:学学半。”上一学字读教。今日“教学相长”,亦不失古义也。

学习就是读书。“读”就是买言和卖言。读书不解其义,容易中毒;买言而不卖言,积在身中容易腐烂成毒。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也会变为,死毒书、毒死书、毒书死。如何摆脱读书的死界和毒书的死境?必须从六个方面去掌握学习方法、读书方法:一是书的作者是谁?二是什么时候写的书?三是为何而写书?四是写的什么书?五是用什么笔法写的书?六是该书有什么效用?学习就要掌握好学理和学术。学理,又叫文理、原理,规律性的东西。学术,古叫卜占巫术、今称为应用技术。自学还需端正学风。东山中学第一亭的对联:“小立片时,何妨饭后课余,与偕童冠来风咏;凭栏一望,勿论雨奇晴好,直把溪山当简编。”就是“把溪山当简编”来读来写来学习,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际联系理论的学风。

东山学派的最显著特点是“以生为本”。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一)以学生的全面成长为根本。学校确实是学生读书识字的地方。仓颉造的文字,是把“人”放在文明的首位。试看,反映自然界五种物质种类的五个字“金、木、水、火、土”,每个字里都有“人”字包涵在其中。“金”字“人”在上、“土”在下、“火”在中,“土”字两“人”在上、下,“水、火”两字“人”在中,“木”字“人”在下。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根本。“本”字中横的“一”展示的是地平线,地平线上的那一竖则表示为一个人的成长。地平线下那一撇表示为“衣”,那一竖则表示为“食”,那一捺则表示为“住”,那一横则表示为“行”。学生的衣、食、住、行,学校要协同家庭、社会一齐关心,使学生能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成长发展。就眼前、就表面,对学生衣、食、住的问题解决要紧,其实是“行”的问题更为重要。古语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要让学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掌握文字、文句、文章、文学、文化、文明的能力更为重要。

    (二)以学生的立志成才为根本。立志成才是有规律的。“志”是“心”的“意向”:向东为“魂”,向西为“魄”,向北为“精”,向南为“神”。以立天之道乃无与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乃自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也是无中生有、化有为无的规律。立地之道乃阴与阳:立于地球之东为阳、则立于地球之西为阴,立于时空的“十”字架那是“辛”苦的,但能“辨、辩、、瓣、辫”,即能“惟、唯、维”,也就是人的心态、语境、维系的地球社会处于最佳状态。立人之道乃女与男:女儿当自爱、男儿当自强,人就能立于天地之间。立才之道乃学与教:教贵以真、学贵知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人才观,首先必须解读好人才的“才”字,才能朝着立志成才的目标前进。许慎《说文解字》释“才”为:“草木之初也。从1上贯一,将生枝叶。一地也。”徐锴注:“上一初生歧枝,下一地也。”“才”字中,横的“一”展示的是地平线,其上的一竖正是草木生长之初的情形,其下有两画表示根柢,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许慎解说此“才”字,就蕴含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意义。《六书正譌》也是同等意思:“才,木质也。在地为木,既伐为才。象其枝根斩伐之馀。从木省别作材。”相同意思的典籍记载还有《诗经·鲁颂》:“思无期思,马斯才。”《邵尧夫曰》:“临大事,然后见才之难。才者,天之良质也。学者,所以成其才也。才者,质也,力也。”《近思录》:“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因此,“才”字与 “材”、“财”、“裁”、“栽”、“哉”等字相通。还要从“以人为本”、“以生为本”,逐渐提升为“以业为未”、“以文为末”,把“本、未、末三木”荣之,而又不断提高发展社会的生态产力。每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职业、事业;人要是没能就业,“以人为本”绝对只是一句空话。学生从学校毕业出来,无法就业,“以生为本”,只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极为有趣的是,正体的“業”字,其字形是简体的“业”字下还有“立”和“未”两个字,而字音则和“树叶”的“叶”字同音,也和繁体的“葉”字形相似。再看“以文为末”的“末”字,末者,树梢也,高标也。把人比作“木”,根“本”下的那一横,生长到地上就形成树干的“未”,再继续生长便成为“末”。前面说到,地平线下那一横则表示为“行”,行于地面,行于高空,行于太空,“嫦娥奔月”,没有高端的文化知识人才,能行走于月球之上吗?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形势下,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具有决定意义,谁拥有大量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谁便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控制科学技术的制高点。“以生为本”和“以文为末”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国家所需的顶尖人材,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

    (三)以提高学生的生活力、生产力、生态力为根本。“以生为本”就是提高学生的生活力、生产力、生态力为根本。“生”就包含着动态和静态,但侧重在静态;“力”也包含着动态和静态,而侧重在动态。“力”字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从“物”的角度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说文解字》从“人”的角度释:“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大灾。”而《韵会》则从另一种角度解释:“凡精神所及处皆曰力。”“物所胜亦曰力。”更准确地阐释这个“力”字:力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或者说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着的物体构成的系统为维持系统自身进行能量转换的能力或功能。任何一个物体、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系统,要是没有了“力”,因而也就不可能“生”了。生活力就是人类自身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获得所需物质和精神生活资料及其享受活动的能力。先进的生活力必须要具备如下的因素:一是全社会必须树立起“以人为本、以业为未、以文为末”的科学生活观。二是要以健康为生活的首要任务,千万不要让金钱、功名、情色等损害身体和身心的健康。三是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四是要有一定期望的生活目标,期望值过低,无法激起生活的热情,期望值过高,易给生活造成压力。五是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个生活习惯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长期制约而成的。六是要有高级的生活能力,这个生活能力就是“化辛苦为幸福”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生产过程中同自然界持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客观物质力量,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的能力。《说文解字》释“产”:“生也,从生彦”,这个“产”字除了有“生”的意义外,还有“彦”的意义,“彦”就是“美士有文,人所立言也”。所以,产也是生,但它不只是立于原基础上的生,是更高层次的生,是更能推进文明的生,这实实在在是新的生。生态力则是指生态系统为自然服务的能力,为人类社会服务的能力。生态是涵盖生活和生产的一个系统,是生命支持系统,更是人类社会赖于生存发展的系统。评价生态力最主要是看三个因素:能量转换值、物的质和量比值、信息价值量。学校“以生为本”的教育观,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信息价值量。

东山学派的“以生为本”,乃一以贯之。东山学派的文脉,应该从“东山书院”的创建起始。东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距今已有269年的历史。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朝廷派广东督学的状元吴鸿在按临梅州时称赞:“嘉应之为州也,人文为岭南冠。” 东山书院毁于清朝同治乙丑年(1865年)因与太平天国起义有关。在破颓的东山书院里“东山学派”艰难地诞生。“东山书院”的匾名,为黄遵宪的堂叔父黄基所题,其旁有一行小字“里人黄基书 光绪八年”。黄基,号篑山,为东山学子,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曾任礼部主事、江西吉安知府。而其父亲黄莘田一直东山书院的主讲。他对东山生员课艺作业认真批改,几乎每份课艺的扉页上都贴有他的批语,并加盖印章,如在杨笃经的课艺《子曰射有似乎君子》中,黄莘田批其“间中有肯语”,定为“中取第二名”;在杨向的课艺《大哉问礼》中,批其“前半则语未尽粹,过此则气盛言宜矣”,定为“中取第一名”。《嘉应州志》中载黄莘田“所学以程、朱为宗……主讲东山书院,汲汲引掖后进。有所请托,虽重金弗屑也。”两广总督张之洞说他“经史未尝释手,名场久不动心”,“市药布伯休之惠,妇孺皆知;泽枯行尧叟之仁,幽明共感。”(见《万事好庐诗钞》)可见黄莘田是一位很有骨气、师德高尚、乐善好施、不慕名利的东山书院院长,他奠定了东山学派“以生为本”的坚实基础。

黄遵宪1904年将“东山书院”改办“东山初级师范学堂”,为东山学派拓展了学生的世界眼光。他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他写了著名的《敬告同乡诸君子》一文,警告国民:近日,日本战胜俄罗斯,论者谓日本之地仅占俄罗斯五十四分之一,而日本反胜者,由于日本中小学校之数远多于俄罗斯也。兴邦之策,莫善于兴学。“深知东西诸大国之富强,由于兴学。”在《敬告同乡诸君子》一文中,他从培养目标、学校体制、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到师资建设、办学条件、经费筹集,以及学生来源等等,都有具体论述。1904年并派杨徽五、黄遵庚等赴日本弘山文学校习速成师范,回来后任教于东山初级师范学堂,杨徽五任“东山师范”校长。黄遵宪还“拟聘一日本人能通华语者或他省人学小学师范已卒业者,与之偕来作为教师”。东山初级师范学堂要专聘学问深而思想新者为师,与此同时,他还提出“来学之师范生不收学费”的优待办法,鼓励有志青年学习师范,以将来培养爱国兴邦人士。黄遵宪是“东山学派”“以生为本”由旧而新发展的中坚者。

叶菊年和叶剑英共同创造“东山学派”“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叶菊年为清末庠生,梅县东山中学创始人之一。撰写东中门联:“东山小鲁,北面尊师。”撰梅城石牌楼东中校友会所联:“登斯楼,顿拓胸怀,按剑凭栏,望不尽梅水南来、金山北拱;敦有道,贵同肝胆,乘车戴笠,问记否长堤携手、高阁谈心?”并作楹联明志:“萃中西陶冶一炉学子莘莘振作精神造人格,看欧美风云百变神州莽莽转移时局赖英豪。”可见其“以生为本”的办学宗旨。1915年秋省教育部门到梅县检查,学校举办成绩展览迎接,学生会长叶剑英想把规模搞大一些,校长叶菊年不同意,校园风传开除叶剑英。谣言传到叶剑英耳中,随即拿来“官边纸”写张布告,称“本学生开除叶菊年校长”,并附诗句“大把园林堪种菊,风流花卉独称王”讽刺,与同学丘洪轩离校回家。校长看布告后喟然叹曰:“此子非池中物。”然后到书院西斎房间找,只剩下同室同学,校长即对这同学说:你马上去雁洋,帮我把宜伟(叶剑英在东中读书的名)追回来。你告诉他,我菊年伯不会怪他,无论如何,都要回来拿了文凭再说。后来叶剑英在回复中说:“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无文凭!”1978年叶剑英在北京接见东中校长李泉隆时嘱咐说:“应为菊年伯立个纪念室。”1982年叶剑英在广州邀请卢伟良、曾宪梓等校友聚会时,又指示:“要发扬老校长叶菊年老先生等认真办学、严格要求的办学精神,把东中办得更好。”

    东山中学的校训为“东山学派”“以生为本”的座右铭。学校乃读书之地,读书就是买卖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言川流不息为训,能在学校川流不息的主题语言,就是校训。东山中学的校训是:勇俭爱诚。东山中学的校训是什么时候确立的?谁提出的?东山中学校训是不是就是东山中学精神?有说是校长兼国文教师叶菊年创作,并有“东山山势何高旷,周溪溪水何清深”校歌,有说是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参加过五四运动、1921年回梅接替叶菊年任校长的丘可贞创作的。而叶菊年特为校训写了系词:“四民首士,道远任重,学务时敏,持之以勇;能节恒裕,为奢必滥,物力维艰,守之以俭;物与民胞,夙铭张载,仁为元善,道在博爱;天地无息,博厚高明,人与之参,不外一诚。”卢演群写有一篇文章《本校校训—勇俭爱诚—演绎》:“‘勇’是指大无畏精神,包括‘勇心’(即做事的精神)和‘勇气’(即做事的胆量)两个方面;‘俭’是指当用则用,不当用者则不用,严格杜绝奢侈与浪费;‘爱’是指人际之间的互助合作与团结友爱;‘诚’则是指‘内不欺己外不欺人’的精神。”勇就是勇敢,俭就是俭朴,爱就是爱心,诚就是诚信。作为校训的勇俭,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偏重于主观修身;而作为校训的爱诚,是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偏重于客观交流。把“勇”放在校训之首,则是非常有见地的,因为一般学校以立志成才的才识、以探求学问的学识摆在首位,往往缺乏的就是胆识,因而无法成大业也。

    东山中学百年来所形成的“以生为本”的东山学派,不但激励着东山学子,而且也激励着梅州学人: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智度岸;学林有修始成材,学校无觉尽迷漫;学堂有口能中的,学术无问难外派。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357 |  个人分类: 无分类 |  系统分类: 大杂烩 |  发表于: 2015.02.07 12:18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