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京城记者落魄年代的情感生活 92.奔走


92.奔走

    政治思想部的编辑大厅就在楼下,我在大厅里等了不一会儿,就见一个衣着整洁、头发灰白、面容慈祥、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走进大厅尽头有着磨砂玻璃大门的房间里,那大约就是部主任的办公室了。我快步向前,敲门,进屋。说明来意,并特别点明是皮皮的推荐。老太太要过文章,看了一眼标题,然后放在桌上。慢声细语地说:我先看一看,如果我这通过了,还要拿到编委会上讨论,程序很复杂,你做过记者,肯定了解这一点。

    我问:那得需要多长时间?

    老太太想了一想说:至少一星期吧。

    我听了心中一凉。但转念一想,这种官报就是这样,屁大点事儿都要层层审批,谁都不敢负责,谁都在乎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一个人写稿,倒要有十个人来审核。院子里联排别墅一样的高干住宅楼,就是给这样的人住的。即便如此谨小慎微,也还时常听说某某报总编因把关不严而丢官,从此郁郁寡欢,无疾而终。

    于是我只好说:谢谢您,一周后我给您打电话。老太太伸出绵软无骨的小手象征性地和我握了握,算是送客。

    出了国民日报大院,我忽然想起精英日报离这不远,干脆,过去看看再说吧。

    前面说过,我在精英日报下面的汉龙网呆了一年半,报社的人认识了不少,这回旧地重游,担心见了熟人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在到总编室之前,连个鬼影儿都没见到。进了房间一看,只有一个女孩儿值班。这个女孩儿来的时间肯定不长,我不认识。她的主任牛林,我倒见过几次面,牛人一个,办事脾气火爆,雷厉风行,以鬼点子多著称。我估计这会儿他正在睡觉,便没有电话打搅。和小女孩儿交代了一下,让她把稿子交给牛林,然后一分钟也没有耽搁就离开了精英日报。

    在大街上,我给经济每日报道的刘玉英打了个电话。刘玉英说稿子已转给政工部的温必得,并告我温必得的手机和办公电话。我问温必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刘玉英说他和所有的记者没什么两样,五十岁左右,虽然没有行政职务,但是有高级职称,是新闻界里知名的资深记者。我听出来了,刘玉英暗示我要想办成事必须送红包。有两万块钱作后盾,我自然底气十足。事成之后,不光温必得要送红包,刘玉英那里也要表示一下。

    接着我就给温必得打电话。电话通了,半天才有人接电话。听上去声音苍老,好像还没睡醒。我自报家门后,电话那头很不高兴,埋怨我吵醒了他。我连忙道歉,同时忽然有一种预感:目前来看,温必得这边最有戏,我要尽快搞定他。于是我在电话中说中午请他吃饭,让他定个地点。温必得嘟嘟囔囔了半天,说了一个北二环峨嵋酒家的名字,最后还说能不能晚一些,一点行不行。我说行呀。心里想只要你妈的能发稿,半夜三点吃饭都行。

    下午差十分一点,我坐在峨嵋酒家靠窗的位置,阳光暖洋洋的,透过窗户打在我的脸上,痒痒的,有些犯困。这时,我看到窗外马路对过的居民区里有一个人走过来,正要穿过马路,朝峨嵋酒家走来。这个人五十上下,穿着一件棕色的夹克,体型偏瘦,背有些驼,头发稀疏,一看就是老派记者的摸样。所谓老派记者,是指老一辈的记者,举止做派像官员,办事说话打官腔,最不能容忍的是被人怠慢。而新一代的记者则更像艺术家,留长头发,穿奇装异服,兴趣广泛,朋友众多。就是有一样缺点:句子写不通顺。

    这个人东张西望地进了酒家,我判断无疑这就是温必得了,于是站起来迎了上去。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692 |  个人分类: 京城记者落魄年代的情感生活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08.08.06 15:24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