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气宇轩昂的大夫第


标签: center

气宇轩昂的大夫第

 

    在广东省梅州市的客家民居中,用官职来命名的老宅很多,如:“大夫第”、“司马第”、“都督府”等,一般情况下,以这类官职命名的老宅主人均先后在历史上担任过此类官职。这类民居建筑均以庄重典雅的传统风格为主流,融合客家文化的民俗元素,更显独特风采。  

    然而,并非所有以官职命名的客家民居的主人及后裔均一定担任过此类官职。我国明清时期,各地均有捐官的时尚,部分富甲一方的客家商人,积累财富后便去捐官,为家族求得好名声,为后代争取炫耀祖先的资本,故此类民居的楼名与官职则是名不符实的。不过,商人们在民居建筑上还是颇费心机的,不惜重金,尽可能与官员、文人的宅第格调媲美,故在我们梅州大地上,保留着一幢幢此类价值非凡的特色民居。

    我们下面介绍一座名符其实的“大夫第”。

    在广东省梅州市区至五华县的县际公路上,途径兴宁市新圩镇路段时,我们看见有座老宅非常引人注目:靠山面水,气度非凡,隐隐约约能看见中间的大门上苍劲的“大夫第”三个字。我们经常走过那段公路,却一直没有机会停车进去参观过。3年前的一个下午,我们又经过这个路段,就决定停下车来好好看看这幢老屋。

    当我们走近老屋时,一位长者正在大门口的禾坪上晒谷,他热情地问我们进来干啥,我们说明来意后,老人家非常高兴,赶忙放下手里的晒谷耙,招呼我们进屋喝茶。老人一边泡茶,一边与我们聊起来。这家主人姓廖,廖伯告诉我们:这座“大夫第”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廖姓祖上文武双全,人才辈出,有中举人的,有当县长的,有做校长的,现在仍旧有亲人在台湾逢甲大学,曾任校长兼董事长。说起祖上的功德和家族的荣耀,廖伯脸上泛起灿烂的笑容,眼睛放着自豪的光亮。我们喝完茶后,就在廖伯的引导下按顺序参观“大夫第”。

    这是一幢坐东向西,两堂四横,附加走马楼的典型客家民居。北向有小侧门,门前有几级石阶,与下面的路相连。侧门上的“文魁”两个红色大字非常显目。大门门联是:“万石家声,三洲世泽”,中间横批是“世彩堂”。门檐下还有两幅水彩壁画,色彩仍然鲜亮艳丽,衬托出建房主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书卷气息。

    大门口有个长方形的禾坪,大门上写着苍劲有力的“大夫第”三个字,两边亦有彩画装饰,横屋的墙上均有方圆镶嵌的石花窗,这是客家民居典型的窗户造型。房檐下绘有蓝色、绿色和黄色相间的花鸟虫鱼的彩画,色彩鲜艳,逼真可爱。中堂有四个对称的小拱门,门楣上有半卷曲半舒展的书本图案,分别写有有“吉祥”、“福寿“、“晋益”、“履丰”等字样,这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遗风,又有鲜明的客家文化特色;下边还加有“种田为革命”、“农业学大寨”、“拥军爱民”等标语口号,这则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廖伯告诉我们:屋后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把上堂和横屋的后墙冲塌了,冲开的门、窗和木料狼藉一地,一直裸露在蓝天下,泥石仍旧堵在那里,没法清理。据廖伯介绍,前段时间有人趁机来偷木雕屏风、房梁上的麒麟和狮子等,廖伯只好把大扇屏风、通花木雕制品等珍贵的东西卸下来藏起来了。因此,我们看不到那些精致的木雕屏风,整座屋典雅古朴的味道少了许多。廖伯忽然叹息道:“我们没有守住上代的家业,愧对祖先呀!”我们也跟着廖伯的思绪,陷入了沉思……

    北边的横屋与走马楼有一座小桥相接,站在小桥上,仰望青山,俯瞰田野和溪水,山风吹拂,凉意扑面,惬意极了。走马楼的楼板是木的,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回字形的走马楼,可惜破烂不堪了,桁桷散落半空,木雕栏杆还保存完好,西边的八角小窗显得很特别,我的脑海浮现这样一幅情景:八角窗前客厅里,摆放着一张小茶几,几位好友相邀品茗,吟诗作对,其乐无穷!

    廖伯还告诉我们:这老宅里,以前是很热闹的,最鼎盛时可以住30多家人,如今大家都迁出去了,有的在县城买了套房,有的在附近建了新房,只有他一家人还在这里住。参观过程中,我们发觉整座屋内没有水井,就好奇地向廖伯询问。廖伯说,这与祖先建房时看的的宅地风水有关。原来,屋后的山是鲤鱼状的山形,“大夫第”正好建在山腰,屋前的小河正好养着这条“鲤鱼”,家族就能兴旺发达,人丁兴旺;如果在屋内挖井,等于说是在“鲤鱼”身上挖洞,鱼就活不长久。于是,廖姓的祖先只喝河水,都不喝井水,故屋内一直没有挖水井。以前屋前的溪水很清澈,饮用都用河水。现在环境污染很大,大家都不敢喝了,反而破坏了祖上的规矩,在家挖了一眼摇水井,这也是无奈之举。廖伯风趣的说:“如今喝水的规矩改了,家族也就衰败了。”可见,昔日的热闹与喧嚣不再,家族的荣耀与鼎盛无法延续,留下的则是后人的怀旧故事与伤感情绪。我们也被廖伯的愁绪感染了……

    “大夫第”的结构很完整,设计也很精巧,很科学。屋内的猪舍、农具房、茅厕等设在房子前面的低端,每家每户都有份的。猪舍的门石均是青色条石,这足以证明当时“大夫第”主人是何等富有!

    我们回到家里后,为了进一步了解这座民居的历史,就在网上搜索,结果令我们大吃一惊。我们下午偶遇的“大夫第”,果然是台湾逢甲大学董事会董事长廖英鸣先生的故居。廖英鸣先生已经是世纪老人了,仍然健在,他为台湾的高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可我们孤陋寡闻,竟全然不知。看来梅州的确是风水宝地,名人辈出,随便一座客家老宅院里,都有可能记录着他们祖先漂洋过海的艰苦历程,传颂着鲜为人知的悲壮故事,延续着一代一代读书求生存、求发展的美好理想!

    这幢气宇轩昂的“大夫第”,是客家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她俏也不争春,只是静静地靠在山边,以大家闺秀的独特气质和韵味吸引着过往的行人,人们情不自禁地隔岸相望,驻足观赏!

 

 


推荐到博客首页 (9) |  复制链接 |  评论: 10 |  阅读: 2711 |  个人分类: 文化梅州系列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13.07.30 21:38

评论


 回复 发布者:随缘
2013-08-01 15:53
张维耿: 我阅读时没留意,还以为是五华的呢。我们楼下塘靠近梅松公路之处,也有一座大夫第。侧门进去是禾坪,左手边是主体建筑,横屋二层,二楼为木质地板。有一幢横屋以往用为私塾,后荒废了。这幢大夫第出了个大庆油田的总工程师,没想到井喷世故遇难了,追认为烈士。解放前还有兄弟俩,一为清廉的乡长,一为上校。
感谢张教授的指引,我们一定前往看看。

 回复 发布者:顿悟
2013-08-01 09:39
张老提醒“楼下塘靠近梅松公路之处,也有一座大夫第”,随缘君应该一探,探究,

 回复 发布者:张维耿
2013-08-01 07:49
榕树: 很好的介绍。文中说的是兴宁新圩镇。
我阅读时没留意,还以为是五华的呢。我们楼下塘靠近梅松公路之处,也有一座大夫第。侧门进去是禾坪,左手边是主体建筑,横屋二层,二楼为木质地板。有一幢横屋以往用为私塾,后荒废了。这幢大夫第出了个大庆油田的总工程师,没想到井喷世故遇难了,追认为烈士。解放前还有兄弟俩,一为清廉的乡长,一为上校。

 回复 发布者:精神家园
2013-07-31 22:44
要保护古民居,就要防山体滑坡。

 回复 发布者:榕树
2013-07-31 22:37
张维耿: 这是篇优秀的访问记。文章全面介绍了五华一幢“大夫第”的历史和建筑文化特点,妙笔带出世纪老人逢甲大学董事长廖英鸣先生,点破客家人读书求生存和发展的理想。附有数幅摄影作品,如今大夫第显得有些破败,仍可依稀看出昔日的峥嵘景象。
很好的介绍。文中说的是兴宁新圩镇。

 回复 发布者:张维耿
2013-07-31 15:34
这是篇优秀的访问记。文章全面介绍了五华一幢“大夫第”的历史和建筑文化特点,妙笔带出世纪老人逢甲大学董事长廖英鸣先生,点破客家人读书求生存和发展的理想。附有数幅摄影作品,如今大夫第显得有些破败,仍可依稀看出昔日的峥嵘景象。

 回复 发布者:行走天下
2013-07-31 12:58
精彩博文。品读乡间古民居,品出名人大夫第。

 回复 发布者:郑适
2013-07-31 12:46
很有特色、很有代表性,很好的介绍

 回复 发布者:mzkjr
2013-07-31 11:20
希望老师多介绍介绍有梅州特色的客家民居。

 回复 发布者:夜色光明
2013-07-31 11:14
比较有特色的房子,可惜没有去过。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