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古老与神秘并重的客家民居——紫荆围




古老与神秘并重的客家民居——紫荆围


 

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有几座遐迩闻名的客家民居:建桥镇的建桥围,丰良镇的邹家围及砂田镇的紫荆围。前面两座民居我们都去过了,只剩下紫荆围没去了。2010425日,我们在同事小杨的陪同下,慕名来到了丰顺县砂田镇的紫荆围。

我们沿着缓坡走到紫荆围的西门口,一座门楼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门楼上方有“紫荆围”三个金色的大字。我们一看就明白,这是后来重建的,原来的西大门已经坍塌了,旁边还竖着一块重建门楼的碑记。

我们走近紫荆围,小杨边回忆边介绍:紫荆围外围原来有条小溪,亦可称为“绕围水池”,它环绕大围屋一圈,常年保持水流不息,宽约2米左右,主要用来防御外侵以及生活用水。原先清澈的溪水可以见底,小鱼小虾满溪都是,小孩子在溪水里游泳嬉戏,捉鱼捞虾,很是快乐;村姑们则在溪边的青石板上挑水、洗衣,谈笑风生,这些都成为紫荆围早、晚亮丽的风景。然而,我们眼前看见的溪岸却是杂草丛生,溪水早就断流了,有几段死水,脏水,甚至被村民填土种菜……不过,当我们转到东边围外时,有一个亭子引起我们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为了纪念以前大家挑水、洗衣的地方,是几位族人出钱捐赠的。

我们从西门进去后,看见最外围(第四围)已经基本毁坏,连接不上了。沿着铺得错落有致的鹅卵石巷道,我们边走边看边问。当我们走到东门时,发现东门更是破烂不堪。据小杨介绍:原来东门设有二层门闸,围墙四周高处设有枪眼孔,作防御保卫之用。前几年小孩子玩火,把门楼及附近的几间房屋烧了,可惜之极!当走到围中央时,我们慢慢悟出一些紫荆围建筑的门道来了。

紫荆围内中央有一个大半月形池塘,有一个宽阔的禾坪,正面是祠堂和后花台,与一般的客家围龙屋格式相类似。以祠堂为中心,在祠堂两侧空地,围筑起围墙成为两排横屋,貌似二围龙,与外围的二围加起来一共是四围龙,紧紧簇拥着祠堂。我们站在池塘正面一望:以祠堂为中心的“围龙”组合成一个太极形的规整图案。各围之间的巷道有条不紊,走在里面,象走在迷宫似的有趣和神秘。这种格局,是以祠堂子午线为中轴,东西南北对称,前低后高,主次分明,这既有客家围龙屋建筑上的共同特点,也有紫荆围独具魅力的特色。

围中央设杨氏祠堂,建筑为二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祠堂内的陈设按照客家传统习惯,置神位,祖先牌,神龛,点灯烛,挂大灯笼,堂联等。祠堂主要供围内杨氏族人议事、典礼之用。小杨还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着他小时候看到的情景:每年正月上灯时,家家户户添新丁的人都提着灯笼要绕围屋一周,整个紫荆围灯火通明,巷道星星点点的灯笼在游动,首尾相接,象一条巨大的火龙,雄伟壮观,足见当时紫荆围杨氏家族的人丁兴旺,家族和睦。

据杨氏族谱和时贤撰文介绍:紫荆围始建于清顺治辛卯年间,距今300多年的历史。系当时武官吴六奇部下参将杨照将军所倡建。紫荆围占地面积约6519平方米,座西向东。围屋为椭圆形“昂天海螺”地势营造,按八卦设计构筑。可见紫荆围具有悠久的历史,显得格外古老,如今的凄清,却更显其苍凉。
   
紫荆围四围龙中的建筑很特别:围内每一家是单独的小院,外面有独立的大门,里面有厅堂、天井、厅房、厢房等规定设置,每个单元适合十多人同住一屋,几个生活单元之间留有防火隔墙,从围外看,紫荆围是一个大家族;从围内看,每个小独院则是一家一户分开的,按照亲疏关系依次排列,这充分展现了古代家族制的遗风。这也说明杨氏祖先在京城做过官,结合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这点与建桥围、邹家围有相同之处。

我们从仔细的观察中发觉:紫荆围从建筑风格与布局结构上,与建桥围、邹家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建桥围、邹家围均是堡垒式的客家民居,它们有东西南北四个门,而紫荆围只有东西两个门。建桥围、邹家围显得高贵大气和威严规整,而紫荆围更趋于平民化,显得活泼随意。建桥围、邹家围内部的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楼名,例如:敦睦居,嘉德庐,树德堂等,以显示主人的不同生活品味和家传祖训等,而紫荆围却没有类似的独立楼名。然而,紫荆围的建筑设计和理念可能与建桥围、邹家围又有所不同。它融进了“龙、局、水、卦、俗”五大要素,依靠地势脉络为“龙”;选择较宽阔基地,形如海螺昂天之厝“局”;利用砂田下四子汇九寨,水流至下村合溪汇合后,流出砂田圩,借助水流弯环,取之“水局”;紫荆围是按照“八卦”的要求进行设计,其建筑需要的材料主要用土、石、竹、木,全部就地取材,节约施工,把客家传统习“俗”融进建筑中,其坚固程度是一般砖石结构之高楼所莫不能及的,其建筑风格也与众不同。紫荆围周长223米,墙高为7米,门高2.5米、宽1.5米、厚0.6米,墙基均用石条砌筑,土墙则用泥土和糯米浆筑起,全围呈“昂天海螺圆形”围屋建筑,既是民居,又是堡垒,既适宜大家族聚集而居,又便于防御战乱、野兽袭击和他族械斗,它是粤东别具特色的客家大型民居。
   
我们爬上紫荆围后面的新民居顶楼,欣赏到了紫荆围的背影:它依山势而建,后高前低,气势雄伟。岁月流逝,昔日的辉煌不再。残缺的围龙断裂带,堵塞的死水池,稀少的人烟,显出紫荆围的古老与苍凉;往事如烟,前贤的足迹无痕。光滑的鹅卵石,淹没在杂草丛中的八卦图,折射出紫荆围的神秘与奇特。我们拊膺漫步紫荆围,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肃穆的祠堂,林立的排位,几百年间的传奇故事,前辈的业绩,熙熙攘攘的流光掠影,紫荆围被岁月尘封的历史还有多少?紫荆围后人能告慰祖先的业绩又有多少?这便是紫荆围集悲壮与奇特于一体的美。

关于“紫荆围”的得名,我们一直很好奇,问其族人亦一无所知,参考其他文献亦寥寥无几,且记述中又无涉及得名之由来。我们把《紫荆围杨氏族谱》借来认真研读,终于在《参戎贞公行述纪念》(2003年秋,第49页)一文中,找到一些记载,弥补了我们的猜测和遗憾。“自兹以往,而先君之志无意功名,家居自乐,创立书室,延师会友,以教诸昆弟;薄置田产,以瞻衣食;修筑围宇,以御敌寇,命名紫荆(围)。虽以地产紫荆以立名,实欲吾兄弟因名而思田氏紫荆立义也。”可见,紫荆围的命名有两层意思:一为当时当地盛产紫荆植物,二来应该是以杨贞母亲的名字田紫荆而得名的。杨贞的目的是想告诉杨氏后代要饮水思源,和睦相处,勤俭持家,造福后代!

 




 


推荐到博客首页 (4) |  复制链接 |  评论: 22 |  阅读: 4749 |  个人分类: 文化梅州系列 |  系统分类: 休闲生活•美食旅游 |  发表于: 2010.05.10 22:29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回复 发布者:流浪者之歌
2012-11-11 22:41
我家乡的风光 真美啊!

发布者:匿名
2012-05-12 03:35

发布者:匿名
2012-05-11 04:56

发布者:匿名
2012-04-22 04:54

发布者:匿名
2012-04-21 05:27

发布者:匿名
2012-04-05 11:56

 回复 发布者:双巴子
2010-06-15 18:23
这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出生地。第一张和第二张照片是我的家,作者写的很好,辛苦了 !!!谢谢了

发布者:匿名
2010-06-15 18:17
这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出生地。第一张和第二张照片是我的家,作者写的很好,辛苦了 !!!谢谢了

发布者:匿名
2010-06-15 18:15
这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出生地。第一张和第二张照片是我的家,作者写的很好,辛苦了 !!!谢谢了

 回复 发布者:江南一叶
2010-06-01 23:04
典型的客家围屋,可惜太破旧了,如果不再修复,也许不久的将来就永远的消失在人的视野之内。。。。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