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中秋时节话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的词是宋代著名豪放派诗人苏东坡的旷世名篇,也是赏月词中的名篇。词中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和对天下一切人所表示的美好祝愿,故此词成为千古绝唱,也被世人代代传颂。

那么中秋节是怎样形成的呢,据传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周礼》有:“中春,昼击土鼓,吹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此为“中秋”起源最早之说。

然而,中秋节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还是元朝以后的事。这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的主人翁还是朱元璋呢:元朝时期,统治者胡作非为,无恶不作,加上各地灾荒严重,民不聊生,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不堪统治者的压迫,想起来反抗,但彼此传递消息,通风报信都很困难,怎样才能同心合力、步调一致行动呢?传说有一年中秋节前,泰州人张士诚暗中串联,把写着“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灭元朝的纸条,藏在月饼里互相传递,相互联络。到了中秋的晚上,家家吃罢月饼,纷纷夺取菜刀,造反起义,反抗元朝统治者,最后,朱元璋即位建立了明朝。从此以后,吃月饼之风大盛,以纪念这一群众性起义的节日。

当然,无论是史记还是传说,中秋时节吃月饼的风俗,实际上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赏月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因为,中秋节是在秋收以后,大家家里都有充足的粮食,又恰在农闲时,一家人团聚,趁机做点糕点,弄点酒肉,以祭天祭地及祭祖宗,感谢他们的恩赐,以祈祷明年再获丰收。

我们客家人过中秋,一般都很隆重的。中秋月圆之夜,一家人在家门口摆上小桌子,泡上茶,剥几个蜜柚,摆上白切糕、猪肠糕、软子糕、菊花糕等小吃,有时还炒上一盘石螺或香螺,边吃边聊天,惬意极了!

    中秋节一般客家人家里都要做印花米糕(俗称lǐam )和炸芋丸。印花米糕用糯米或粘米做的,加白糖,形状是圆圆的,口感是软软的,甜甜的,韧韧的,吃起来很舒服,这种粄也象征团圆美满。炸芋丸是用白荷芋(与香芋不同的品种)加薯粉、白糖、盐、姜末等搅拌后炸成的,金黄色,又香又脆,形状也基本上是圆的。因为不少客家人长期漂泊在海外,一家人团聚不容易,因此,客家人常用这种lǐam或芋丸寄托对亲人的思念。
   
曾记否,每年八月十五的夜晚,在那颗老槐树下,或者老龙眼树下,一家姐弟妹几个,或者一家三代四代十几个,围坐在一起。孩子们手里拿着月光糕,与月亮比圆呢!嘴里念着“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听着大人们讲着“嫦娥奔月”、“张古老拿刀砍桂树”的故事,回忆着陈年旧事,一年又一年,不厌其烦,代代相传。这就是祖先传给我们的神话魅力,也是生活赋予我们的精神寄托!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7 |  阅读: 4426 |  个人分类: 生活漫笔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08.09.15 08:55

评论


 回复 发布者:嘉园人
2008-10-10 16:45
中秋年年过,但传说却是第一次听,谢谢老师。

 回复 发布者:liwendi
2008-10-07 11:52
可惜嘉大四年,每年中秋只吃过柚子而已。

 回复 发布者:linfenghai2003
2008-09-25 16:15
将这文章投到梅州日报去!

 回复 发布者:刘晓云
2008-09-22 12:43
还有一个民间的中秋传说,是古代难得有剩余的粮食吃,只有秋天,大家才有剩余的粮食,可以清除乙级大吃一顿。

 回复 发布者:春光明媚(^o^)/~
2008-09-18 14:13
好传统的中秋佳节,我们那边没有了,呵呵,可能也是我见识少吧。

 回复 发布者:中原客家
2008-09-15 15:38

 回复 发布者:iihk
2008-09-15 15:11
看得让人流口水啊。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