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师姐、师妹和我




我们这代人的求学经历非常曲折,真的可以写几本小说了。小学遇上“文革”,初中是批“师道尊严”,“读书无用论”盛行,接着又是“农业学大寨”等一系列的政治运动,让我们学生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很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末班车,高考、考研、考博,我们一路往前走,不屈不挠,实现着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计划!然而,求学之路再苦再累,我们的记忆里剩下的却全是美好的回忆。    

19951997年,我到北国求学,那是师范院校的最高学府——北师大。那年我已经34岁了,还有两个最好的同学和朋友,就是一个山东的师姐和一个西北的师妹。我们同出师门,又是志同道合,是真正的朋友,也是文字学、训诂学的爱好者和探险者。

我们在一起时,有许多趣事令我难忘的:我们常在师大坐22路公交车去琉璃厂买书,每人都买很多书,就坐“面的”回北师大。记得北京市要撤销“面的”时,我们还难过了好一阵呢,因为“面的”既便宜,又方便。还有一次,我们出行时,在坐地铁还是坐22路公交车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师姐说坐22路,三人才一块五,我说坐地铁,虽要6元,但是不堵车,省时。师妹不吭声。我和师姐争得不相上下,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师姐说:“你们广东人有钱?我的方案可以省下四块五,还可以买冰激淋吃。”听了师姐的话,我和师妹都被逗笑了,笑得弯下了腰……我们都是带薪上学的,都不缺钱,可我们却如此“斤斤计较”,只因为我们都是同龄人,吃苦惯了,不想在生活上随便浪费一分钱,可买书我们却舍得花大价钱呢。例如:《诸子集成》128元,钱钟书的《管锥编》76.75元,《四库全书总目》140元,《甲骨文编》120元……

节假日里,我们还骑车去逛西四的旧书店,或一起喝啤酒聊天,谈人生、谈事业、谈家庭、谈婚姻等。我们怀念北师大的图书馆,怀念我们住的11楼,怀念饭堂的大馒头,烙饼和馅饼,玉米粥和小米粥,还有凉拌西红柿和凉拌粉丝小笋……我们在一起讨论学术问题时的快乐时光,犹如在昨天一般。

师姐是老大姐,她特别呵护我们,我们有事也愿意找她商量。在我们眼里,她是个难得的才女。记得有一次,她申报职称,自己却在北京,朋友劝她回原单位一趟,因为很多人都回去搞“活动”啦。于是,有一天她就坐火车回家,没想到第二天我就见到她去食堂买饭,我们特别纳闷,问其故,她说:“我觉得要相信自己和相信他人,没必要回去的。”原来,她坐火车在半路下车后折回北京。这就是我的师姐: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

师姐最早博士毕业,师妹接着也考上西北师大的博士,我一直以她们为榜样,最后考上广州的暨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她们得知消息,比我还高兴呢!期间,我得到师姐师妹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们鼓励我,支持我。我有问题就问她们,有苦就向她们诉。我感激不尽,她们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刻,直到今年初年博士顺利毕业。

如今,我们姐妹三个都博士毕业了。我们却分散在祖国的东、西、南三个方向,我们都是学校里的骨干教师了,可要见一次面却非常艰难。幸好我们是同一个专业,偶尔还会在学术会议上见面,共叙友情。

前不久,师姐寄来了会议通知了。我们姐妹三人明年将要在烟台召开的“文字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见面了,这是令人欣喜的消息。我激动不已,因为我们非常珍惜这份姐妹情。这是人生一笔财富!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4 |  阅读: 7187 |  个人分类: 生活漫笔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08.02.09 09:57

评论


发布者:匿名
2008-07-23 21:38
22路车刚开始从北太平庄到前门,去广场最方便了,那时人也少,我经常坐,很怀念那时的北京

 回复 发布者:原野·大蟹
2007-12-14 08:19
呵呵,魏老师在南方,离开北京比较远, 南方水又足,年轻的时候应该没有感受到那些政治运动和自然灾害的痛苦吧,我有个领导,年龄和老师差不多, 父亲母亲姐姐在那次自然灾害中都活活饿死了,我舅舅那时候不小心用毛主席画像卷烟抽, 被舅妈告发,活活斗死了, 那时候讲究不能有私心~~

 回复 发布者:★疏梅弄影★
2007-12-13 16:00
致礼:   老师好!

 回复 发布者:逗拉子
2007-12-13 14:55
魏老师好!非常久没有联系,非常想念你呀!近来过得可好!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