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忘年之交




    在我的生命旅途中,关怀我成长、鼓励我进取的人有很多。除了我的亲人和老师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位忘年之交:云南思茅师专的高文昭阿姨。
    那是十五年前,我们相识在敦煌。因为开会,高阿姨与我住同一寝室。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去爬鸣沙山、游莫高窟,一起到敦煌郊外散步,到农家了解民情,与农家的孩子一起骑驴子逗骡马,我们还学西北老农的样子,蹲在敦煌的大街上津津有味地吃西瓜、吃杏子……相处了半个多月,我们结下浓厚的情谊。
   
高阿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高级工程师,三个女儿都就读于国内名牌大学。高阿姨性格开朗,童心未泯,对生活始终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热诚,我特别钦佩她:笑迎各种艰难困苦,从不苦叹人生的凄清哀愁。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
   
也许人们难以置信,萍水相逢的两代人,竟能一见如故,长期交往,直到如今!事实确实如此。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彼此之间的思念之情愈来愈浓。我们开始主要靠书信往来,高阿姨对我的每封信都必定回复,认真对待,毫不含糊。后来有了电话,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想听到对方的声音,化解一些积聚太久的思念之情。我们经常谈人生、谈理想、谈学术,没有年龄的隔阂,没有时空的障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没想到一晃已有十五年的交情了。
   
高阿姨为我做过的许多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高阿姨忽然想起某天是某套邮票发行的日子,便“蹬蹬蹬”跑下楼,赶到邮局,排长队为我买到一枚首日封,然后立即寄给我。这是因为在敦煌的时候,高阿姨知道我酷爱集邮,且多次陪我到邮局,在明信片上盖过许多次邮戳。高阿姨寄给我的不是一枚普通的首日封,而是凝聚着她深厚情感的沉甸甸的首日封。这枚首日封,我一直珍藏在集邮册里。
   
1995
年暑假,身为中文系主任的高阿姨为了能见到我,苦思苦想,最后决定在思茅师专举办一场“沿海地区汉语教学研讨会”,我们能相约在思茅,做到开会和叙旧两不误,可谓“一举两得”。于是,在高阿姨的精心安排下,我第一个报了名。也许因为高阿姨组织会议的“动机”本来就不纯,或者说,高阿姨想见我的心太迫切,好事必然要多磨。谁也没想到,报名与会的人寥寥无几。就这样,研讨会没开成,我们相逢在思茅的“美梦”一夜之间成了泡影。
   
朋友,看到这里,您千万不要笑我们,不要责怪高阿姨,以为高阿姨在“导演”一场虚幻的戏,犹如“海市蜃楼”。的确,从表面上看,高阿姨这样做似乎有点幼稚和冲动,也显得有些超乎寻常的大胆,人们也许难以理解这种行为的真正目的和价值,但我对高阿姨的这种幼稚和冲动却心领神会,主要是因为思念太久,牵挂太多的缘故。为此事,高阿姨一直很内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蠢的事,既对不住中文系,也对不住我。高阿姨曾多次写信向我表达她的歉意。其实,经历了这件事以后,我更加了解高阿姨了,对她更加敬佩了,高阿姨的形象在我的心里更高大和完美了。那时,恰好是我们认识十周年,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时刻。
    
在高阿姨即将离别教坛的那段时间里,她常写信给我,谈一些内心的感受,没有苦叹,没有悲伤,只不过是有一点淡淡的留恋,毕竟驰骋讲坛三十多年了,忽然之间要离它而去,的确有点难舍难分。我们连续通了几封信,谈了许多问题,既像朋友间的促膝谈心,又像母女般的体贴入微。我们的意见竟神奇般地倾向一致:“迎接挑战,坦然处之。”
   
高阿姨退休以后,定居的地点首选羊城。因为她的大女儿在第一军医大学教书,不过,根据高阿姨的意思,离小魏也更近一些。本来我们离得很近了,见面的机会应该更多,但我却为了求学去了北国,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时间在羊城见面。这在客观上又造成了我们远距离、长时间的分离。
   
最令我难忘的是,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地下室里——那是我这个“求学个体户”最艰难的一段日子,高阿姨每隔一段时间便给我写信,寄剪报,鼓励我,支持我。她还常常把南国浓浓的春意带给我:白云山的野菜,军医大的梧桐,绵延的绿菜畦……高阿姨的信里,还常常夹着“笑掉牙”的漫画,虚无缥缈的“绯闻”,这都是高阿姨的用心良苦:希望自己寄的这些信能驱散我的疲劳,调节紧张过度的脑筋,让我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高阿姨的每一封信的末尾,都注明“不必回信”四个字,毫无疑问,高阿姨怕浪费我的时间,让她自己独自承受“只写信,无信收”的尴尬与孤独,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这不正是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吗?我读着高阿姨的每一封信,心中都充满无限的感激之情,一股使不完的劲在我的胸中涌起
……
   
1998
年的夏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在羊城见面了。当我打电话告知高阿姨这一喜讯时,她从接到我的电话开始,一直激动了好几天,她的情绪影响了全家,他们均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之中,准备迎接客人。因为小魏早已成为高阿姨家里的“熟客”了。高阿姨和女儿认真讨论着这些问题:“如何与小魏见面?”“在什么地点见面?”“还能认出对方吗?”“怎么招待小魏?”
   
那天,我们约好在军医大的校门口见面。当高阿姨的身影一出现在我的视野中,我便认出来了:中等身材,微胖,黝黑,齐耳短发,步履轻盈,笑容可掬……我们同时跑向对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沉默不语……
十五年了,有多少知心话要说,有多少情感要表达,但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阿姨一家的热情接待,令我倍感亲切,仿佛在自己家里一般。高阿姨的女儿比我小两岁,她一见到我,就乐了,冲着我说:“小魏姐姐,我有点嫉妒了,我妈可喜欢您了,一听到您的电话,就乐哈哈笑;每次给您写信,总是不准别人打搅,可见您在我妈心目中的位置是多么重要啊!”乍一听,这些话似乎带点醋意,不过,我感到很幸福,因为这是善于的嫉妒,嫉妒之中仍然隐藏着姐妹之间的深情厚谊。
   
我与高阿姨全家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这一天令我回味无穷,令我终生难忘。
   
在与高阿姨交往的十几年里,我从一个刚跨出校门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孩子的母亲。这期间,我碰到过许多人生难题,也经历过许多坎坎坷坷,我都向高阿姨请教过,向她倾诉过,她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解答,认真细致地倾听,直到我满心欢喜为止。
   
高阿姨,既像朋友,又像母亲,她对我的情像美酒一样浓郁和香醇;她对我的爱像涓涓细流,润入心田,伴随着我的漫漫人生路。我们是一对难得的忘年之交。

   

(此文发表于《梅州日报》2000年10月19日第七版)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8 |  阅读: 4289 |  个人分类: 随笔 |  系统分类: 思想•时评 |  发表于: 2008.02.07 10:54

评论


 回复 发布者:兔公子
2010-02-04 14:36
友情是没有年龄的界限的。为老师与高阿姨的忘年之交献花!

 回复 发布者:花自漂零
2008-03-20 09:13
偶何时才能遇到高阿姨式的朋友呢。

 回复 发布者:课如人生
2008-03-10 11:00
人生难得一知己。

 回复 发布者:周溪风
2008-03-06 15:52
人生难得一知己.

 回复 发布者:pippo
2007-08-18 08:31
“高阿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高级工程师,三个女儿都就读于国内名牌大学。”呵呵

 回复 发布者:雪上飞狐
2007-08-16 09:44
能遇见这么好的忘年之交,人生无悔矣!!!

 回复 发布者:原野·大蟹
2007-08-15 19:37
高阿姨现在都好么??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