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浅析项羽败亡的原因(附注:简述刘邦的取胜之道)


     西楚霸王项羽出身名门,乃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他率八千江东子弟参与推翻暴秦的战争,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攻灭降服秦军主力取得颠覆秦王朝的辉煌胜利。但项羽在与刘邦对峙、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中,项羽所暴露出来的种种缺失导致了其覆灭的必然。
     首先在政治方面,项羽没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政治手段。收服秦将章邯后于新安坑杀二十万手无寸铁的降卒、灭秦战争中屡屡屠城让项羽尽失秦国民心;相比刘邦先入咸阳未按与项羽的约定称王却与民约法“三章”取得民心,项羽一进入咸阳就火烧阿房宫三月有余更是搅得咸阳怨声载道、民怨沸腾;项羽驻军灞上设鸿门宴,他无视“亚夫”范增的一再举玦暗示诛杀刘邦,最终放虎归山留后患;亡秦后项羽未在富庶的中原或汉中名城定都以统御天下诸侯,却荣归故里在自己故乡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地区)定都,此乃西楚霸王又一政治败笔。
    其次在军事方面,项羽重战役轻战略。项羽是战役家但绝非战略家。在灭秦之战和楚汉之战前期,项羽率领的楚军的确无役不与、攻无不克、战无不取、未尝败绩,然而垓下一败却军破身死,为何?项羽眼里只有当前之敌,只知道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地与强敌硬撼死拼;他没有避实就虚的战争艺术、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争谋划、没有起于樽俎间折冲千里外、纵横捭阖的外交策略、没有深刻关注和清楚认识到整个战争局势态势的演变和敌我力量的消长对比。这怎能算是合格的军事统帅?
     再次在用人方面的“洁癖”更是项羽的致命伤。项羽出身楚国将门,少年即天生神力、武艺超群、胆识过人并获江东后生拥戴为领袖,再加上项羽品行端庄、洁身守信。因而他看重追随者的出身,要求他们品行不能有任何瑕疵。对曾受过胯下之辱的韩信、与嫂有染的陈平等等出身卑微、有微瑕小疵的优秀人才皆不予重用,致使他们都是从项羽的楚阵营跑到刘邦的汉阵营。最终在韩信的战略策划下,汉军在垓下完成了覆灭项羽的十面埋伏;陈平通过贿赂冒顿单于的王后阏氏使得刘邦在被匈奴围困白登几乎送命时得救;陈平更在刘邦死后吕后外戚擅权、倒行逆施之时联合周勃一举平定吕氏势利、还政刘汉,这才有了之后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
     最后在个性方面,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听从谋士的建议做到从善如流;对于战利品不能与战将、战士分享,对于士兵的伤病却又哭哭啼啼表现出“妇人之仁”。这一切都显示项羽不清楚他下属所需所想,如此怎能做到“令下与上同意也,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谋士需要君主听从、采纳自己的谋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青史留名、彪炳史册、流芳百世(“策不从则谋士反”项羽估计是不晓得的,因为“刘项原来不读书”。呵呵呵呵~);战将、战士在战场上流血拼命,想得到是土地、财物、封侯等实利而不仅仅是虚无的关怀。须知战乱之时,文士多谋名、武将多谋利。
     从被围垓下、四面楚歌直至乌江自刎,项羽仍未深刻反省自己的失败,反而说:“天欲亡我,非战之罪也。”如此至死不悟的武夫岂不可悲?!
  
       附注:简述刘邦的取胜之道
       自古以来,对汉高祖刘邦有好感者可谓寥寥。的确,一个不学无术、出身卑微、爱饮好色、厚颜无耻的亭长,一个背弃盟约、挑起战端却又狼狈鼠窜、遗父弃女的汉王,一个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被困白登靠贿赂惶然逃回的皇帝怎会给人太多的好感?这一却都无碍他定鼎江山、登上皇位、开创四百年之炎炎大汉。为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个有深刻政治智慧、谙熟军事战略、战役韬略、拥有纵横捭阖的圆滑外交手腕、对部属刚柔并济、恩威并施有高超统御能力、能征善治的旷世全才领袖是屈指可数的,如东汉开国光武皇帝刘秀、三国魏国魏太祖曹操、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清朝康熙大帝、建立第一个地跨欧亚非帝国的马其顿皇帝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的弟子)等等。很多领袖在某些方面是有缺失,但这不要紧。关键是领袖能知人善用,起用这方面的专才并从善如流,通过适当利益分配不拘一格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组成的高效、全面的集团。这点与项羽一样不读书刘邦却做得非常完美。正如刘邦在总结其得天下的原因时所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推荐到博客首页 (2) |  复制链接 |  评论: 22 |  阅读: 5951 |  个人分类: 历史文学 |  系统分类: 文学•艺术 |  发表于: 2011.09.19 21:35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回复 发布者:晴耕雨读
2013-11-19 10:22
雲飛揚: 写的好,跟小说差不多。。《斗神》这本小说不知道你们看过了没有,去看看咯,很精彩的节能冷却塔
云飞扬兄的网名与此博文倒是应景,您的网名应取自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相对小说,耕读更喜读史书。既然兄力荐《斗神》,得闲暇耕读定当拜读。

 回复 发布者:雲飛揚
2013-11-19 09:33
写的好,跟小说差不多。。《斗神》这本小说不知道你们看过了没有,去看看咯,很精彩的节能冷却塔

 回复 发布者:晴耕雨读
2012-05-07 17:08
江湖郎中(疼痛专科): 刘邦五十岁才发达起兵,之前种种世间百态,人情世故,他已尽数看破,悟透,他是个人精,得遇天时地利人和故成人王。
刘邦48岁起兵反秦,至55岁创汉登基。此与结束日本战国时代的德川家康类似。郎中兄的视角独特,耕读受教!

 回复 发布者:江湖郎中(疼痛专科)
2012-05-07 16:02
刘邦五十岁才发达起兵,之前种种世间百态,人情世故,他已尽数看破,悟透,他是个人精,得遇天时地利人和故成人王。

 回复 发布者:晴耕雨读
2012-01-29 10:19
尽信书: 关键是心计和对周围环境因素的把握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道之奥义,恐非独以心计和环境把握可涵盖。

 回复 发布者:晴耕雨读
2012-01-29 10:15
黄恩(水蓝天心): 高。。。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回复 发布者:黄恩(水蓝天心)
2011-10-11 19:29
高。。。

 回复 发布者:晴耕雨读
2011-06-27 11:10
秋歌: 治国之道在于知贤,用贤,而不在于自贤,自贤仅一己之身,知贤用贤可养集贤士,众心合力,则天下万事皆可大成.刘邦成功之例,足资证鉴.当否?
秋歌兄一语中的,点出耕读此文之精髓!与秋歌兄相见恨晚啊!呵呵呵~

 回复 发布者:秋歌
2011-06-26 20:06
治国之道在于知贤,用贤,而不在于自贤,自贤仅一己之身,知贤用贤可养集贤士,众心合力,则天下万事皆可大成.刘邦成功之例,足资证鉴.当否?

 回复 发布者:晴耕雨读
2011-03-11 21:59
民韵悠悠: 读史明鉴。学习了。。。
民韵兄,自谦了!民韵兄乃名校中文系高材生,更是大才女小哈mm的师叔伯。文史知识,我是要多多向民韵兄请教学习的!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