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梅州地区旧时的纸媒条


                                                                          梅州地区旧时的纸媒条

                                            张维耿

    上个世纪初,我国还很少生产火柴。那时进口的火柴叫做洋火,普通老百姓买不起的。

    从上个世纪初到四十年代,梅州地区大都使用纸媒条,通称“纸媒”。纸媒条是用福建生产的草纸制成的细小圆筒引火用具将大开的草纸用手裁成六七厘米宽的长条,一边疏开刷上米浆,将一支废弃的洋伞骨卷起无浆的一边,再用装有抓手的长木板一搓,纸片便卷成粘好的条状,再将伞骨轻轻拉出来,晾干即成纸媒条。我父亲去世早,解放前家里穷,有好几年就靠搓纸媒条(当地称“打纸媒”)为生。母亲到城内纸行领回一担草纸,称过斤两。我放学回家负责裁纸,煮过粥的粥汤就留下来刷纸边,母亲和妹妹就整天在家搓纸媒条,动作快时,每分钟可搓二三十条。纸媒条晾干了,捆扎好,就按照原有的斤两送回纸行,领取加工费。少许余剩的纸媒条就平价卖给邻居了。

    旧时纸媒条的用场可多了。拿一支纸媒条到别家炉火中点着,回家啜圆嘴巴轻轻一吹,成了火种,就可用来生火做饭了。不少人抽水烟壶或旱烟袋,手执一支点着了的纸媒条,轻轻一吹 ,就可把烟丝点燃抽烟了。那时各家各户用的是煤油灯,吹燃纸媒条去点灯也很方便。因为纸媒条的用处多,每家都会到商铺买些回来应用,有的人家也会临时将草纸卷好当纸媒条用。

    后来各地建了火柴厂,盒装的火柴价格便宜,纸媒条慢慢少人用了。打火机出现后,纸媒条就完全退出了市场,再也见不到有人用了。如今“纸媒”一词有了新的含义,指的是纸质媒体,即以纸张作为信息内容的传播载体的媒介,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还有新开创的以二维码纸巾为载体的媒介

    现在梅州市区除了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已经不知道旧时用过的“纸媒条”是何物了。“纸媒条”成了历史陈年旧物,不知客家博物馆是否可以仿制一些,作为客家人旧时的日常用品,予以陈列呢?

                                                                            2020229日)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0 |  阅读: 1162 |  个人分类: 客家文史 |  系统分类: 情感•心情 |  发表于: 2020.02.29 10:16

评论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