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琼岛寻珠觅鹿还(1)


    四月的梅州还稍有寒意,我们一行统战系统的公务员,在人大、政协两会开完之后,买路琼岛,一来慰劳辛劳了一个多月的我们,二来此时出游,正是费用最低而气候最好之时。17日,我们从深圳飞往海口.

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夏无酷暑,冬暖如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全国最佳。

    海南的历史始于何时,现存的史料告诉我们,这个“古”可以上溯至周朝以前的“唐虞”之世。清乾隆三十九年萧应植修的《琼州府志》引前代史家的观点称:海南“唐虞为南交,三代为扬越之南裔,秦为象郡之外徼。(汉)元鼎六年平南越,自合浦南入海得大洲,元封元年置珠崖、儋耳二郡”。如此算来,也大约上下四五千年了,亦可谓“古”矣。比唐虞之世还遥远的年代,已有属于“百越”种族的黎族同胞的先民们在此居住。
  至秦始皇时,为达其车同轨、书同文的统一目的,还有意识地大批迁移中原汉族到南方,其中有部分就渗透到海南来。清道光年间修的《琼州府志》称,过去海南地区曾普遍使用六进制计数法。而六进制计数法是秦代官定的计数法,《史记·秦始皇本纪》:“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此亦秦代已有汉人到海南的明证。
  秦末,岭南由赵佗的南越国所统辖,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其时南越国已有相当成熟的造船技术,因此通过海道与海南岛的联系应该是存在的。汉武帝元鼎六年,因为南越国相吕嘉作乱,特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率兵平南越。吕嘉兵败,“夜与其属数百人亡入海,以船西去”。路博德与杨仆在追捕吕嘉及其余党的战斗中,指挥船队“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洲”,这里的大洲即史书所载,属地千里的海南岛。
  汉武帝得知二将军讨平南越的消息时,正出巡至桐乡一带,高兴之余,将桐乡改为“闻喜县”,其后行至汲县新中乡时又得知吕嘉被斩首的消息,遂改新中乡为“获嘉县”,可见汉武帝对平定南越的重视。于是在海南岛设置珠崖、儋耳二郡。这是海南岛正式并入中国版图的开始。关于二郡的得名,一是说“郡在大海中,崖岸之边,出珍珠,故曰珠崖”;一是说“儋耳者,种大耳,渠帅自谓王者,耳犹垂下肩三寸”。
  关于儋耳的得名,其实源于《山海经·海内南经》中的“离耳国”。
  东晋初,郭璞为这“离耳国”作注云:“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珠崖海渚中。不食五谷,但啖蚌及薯芋也。”锼,镂刻,这种将耳朵撕刻成条状,且不食五谷,只食海蚌及薯芋的习俗,显系海南岛原始居人的生活习惯。关于这耳朵的装饰,有的古籍描写成“镂其颊皮,上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累耳下垂。”(《异物志》)或云:“生则镂其颊皮,连耳匡,分为数支,状如鸡肠,累累下垂,渠帅贵长耳,皆穿而垂之,垂肩三寸。见者诧为异物,不敢正视”(《广东通志》)。
  这类记述,恐有夸饰。儋,古文作耳詹,耳大下垂之意。若认为其人种个个都耳长及肩,且下垂三寸之长,则可能是将耳朵上的饰物也算在内。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儋州地区的老妇人们还保留着双耳穿孔,戴一对形似弯钩、长约寸许的金银“耳坠”,应是这种习俗的遗传。


推荐到博客首页 (1) |  复制链接 |  评论: 1 |  阅读: 1271 |  个人分类: 生活 |  系统分类: 休闲生活•美食旅游 |  发表于: 2008.09.20 15:47

看好该帖的朋友们:


评论


 回复 发布者:原野·大蟹
2008-09-21 22:45
有图片么??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