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证: 密码: 保存密码
收藏 帮助

中国缺少野性教育?


《在失误家教警世录》这本书里登了这么一则事例:1999年6月30日中午一点多钟,一个少女从一幢住宅楼狂奔而下,不顾后面人的追赶和叫唤,在城东的月河桥处,飞一般跨过桥的栏杆,一个生命就此划上了句号,一朵还未盛开的花就此凋零。是什么原因促使她走出了这一步呢?这是因为在这次期中考试中,她因为英语成绩不理想,遭到了母亲的责怪,一怒之下,选择了死亡。

虽然这仅仅是个个案,不能代表全部的孩子,但从这个案当中也折射出中国的孩子缺少耐挫折的能力,在一些偶发的、不利的境遇面前,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应对,往往采取了极端的做法。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着,前几天还看到一则报道,说有个研究生因为失恋,就要去岳飞庙自杀。这些事件引起了世人的警觉,中国孩子缺少了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一本书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这本《狼图腾》:有几十个有机连贯的“狼故事”一气呵成,情节紧张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读者可从书中每一篇章、每个细节中攫取强烈的阅读快感,令人欲罢不能。那些精灵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随时从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屈不挠;狼族中的友爱亲情;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们联想到人类。一些人在看了这本书后,认为中国孩子缺少野性。

于是在 2004年的一天上午,,一个高大的狼群雕塑在深圳市南山区一小学揭幕。这个名为《出征》的雕塑将用来对孩子们进行“狼”的教育。大灰狼留在孩子们心目中残暴、可怕的传统形象可能会在这里改变,而成为孩子们的学习对象。学校提出要对孩子们进行“狼”的教育,而不应是“羊”的教育。现在我们还无法证实这个雕塑教育的效果,但我们需要问的是,中国孩子真的缺少野性吗?
看看如下一些报道:

山西:13人被毁容:2001年12月,山西襄汾县的古城中学发生一起初中生伤害事件。这所中学的陈某因与同学发生矛盾,用稀释硫酸制造了一起致使20人受伤、13人被毁容的惨剧。

抛硬币割耳朵:2001年12月13日,14岁的初二学生刘某与另一少年发生争执,那名少年找来几个人将他制伏,并称要其一只耳朵。那个少年掏出1枚硬币说,抛出去如果是“字”面,就割他的耳朵,不是就饶了他。少年连抛3次都是“字”面,便称是天意,遂将刘某耳朵割下了一半。

陕西:绑架同学索钱财:今年1月3日,陕西铜川15岁的初中学生余某与一四川打工者一起,向同班同学李某勒索钱财,后又劫持李某到该市保育场打电话向李父母敲诈钱财,因涉嫌绑架被警方拘捕。

贵州:50少年犯劫百名学生:贵州省兴义市一中学生抢劫团伙近日落入法网,其50多名成员均是11—17岁无业青年和在校学生。两年间,他们劫掠100多名中小学生,非法敛财1.6万元,打伤5人。

一些小学教师也告诉记者,现在的孩子胆子特别大,只因一点小事就会大打出手,甚至动刀。因而人们不禁担心,这种不健康读物在校园中流行,对于审美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具有很大的毒害性,甚至诱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当我们看到这些血淋淋的事实,看到这些惨不忍睹的画面的时候,我们还能说,中国孩子缺少野性吗?

野性就如一个点,从这个点可以引出两条截然相反的射线,一条指向野性的至恶——兽性,一条指向野性的至善——雄性。兽行和雄性两者都悄无声息地潜藏在人的肌体里,不会轻易显现,这就是常态下的我们。面对一件突发事情,当恶的意念占上风的时候,就呈现出兽性的行为,当善的意念占上风的时候,就呈现出雄性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易向哪边倾倒,就需要依靠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应是灭兽性扬雄性,如此表现出来的野性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追求的目标!正如苏格拉底的弟子所整理的那样: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我们要想铲除人性用的兽性,唯一的方法就是用雄性去占据。何为雄性?从物质的层面上来说,就是要拥有强壮的体魄,要具有阳刚之气;从精神的层面来说,就是体现在人身上的那种勇敢、宽容、敢于承担责任,敢于面对挫折,是坚强的意志,是顽强的毅力,甚至包括容忍。

那中国的教育缺少野性教育吗?走进我们的学校,思想品德课上在教育孩子要勇敢坚强要与人为善要乐于助人,各科的教学里也在进行相应的渗透,应该说中国的教育不缺少野性教育。那么在实施野性教育的过程中究竟缺少了什么?使得我们的教育成效微乎其微并且是适得其反呢?

1992年8月,在内蒙古举行的中日儿童“草原探险夏令营”,中日两国儿童的表现就已经反映出两国在教育上的差异,孙云晓先生的报告文学《夏令营中的较量》如重磅炸弹在我国教育界引起强烈的反响,也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可为什么缺少后续的改进措施呢?后来,在日本又进行了一次类似的“登山探险夏令营”,一位随行的中国记者在采访日本领队时,有这样一句对话:“你们选择这么险峻的路线,就不怕出事吗?如果出事了,家长找学校的麻烦怎么办?”日本领队笑了笑说:“平坦的大路怎么能磨练出钢铁般的意志?如果真的出事了,有保险公司呢。”从这句对话中我们能读出什么?我们采取的是“布道似”的教育,日本采取的是“磨练似”的教育。此时我们就明白了,在进行野性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缺少说教,但缺少磨练。

孩子不可能终身呆在摇篮中,学生也不可能一辈子呆在学校,我们不可能保护他们一辈子,人生的风险、挑战随时都可能降临,他们终需迈入竞争激烈的社会。“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不会因我们的同情,因我们的爱而改变,竞争不承认弱者。下一代要适应激烈的生存竞争,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生命活力才行。而这种生命活力不会与生俱来,需经过长期的打造磨砺才能形成。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个奇怪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代偿性地比正常的器官机能要强。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即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正是在与困难的拼搏中,人才一步步强大起来的。
学校、家庭、社会应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利用或创造机会,让他们经受风雨的洗礼。日本鹤见女子高中的学生在冬天都穿裙子,校方目的就是培养坚强的学生。这样的“狠心”、“残忍”暂时可能不会被学生接受,甚至不被家长或社会理解,一旦他们从中受益,终会有明白的一天。因此,在考虑学生可承受力的前提下,教师应大胆地提供磨砺的舞台,让他们象野草一样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

“学生要有一点‘野性’,才能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8月27日晚上,北师大学生李华志在乘坐公交车返校的途中,发现有人强抢一名女乘客的手机,他跳下车,奋力追向歹徒。李华志左臂动脉被歹徒匕首割断。
  “李华志是自己救了自己。”杨文轩认为,李华志能逃过此劫,正是因为他受过专业训练,学过《运动创伤学》,在动脉被割破的危险情况下及时按住了血管,争取了抢救的机会。现在,很多大学生的体质太差了,缺少锻炼,肺活量、耐力都不行。如果遇上突发事件,不要说救别人,就连救自己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
  杨文轩透露,华师大在平时的教育中比较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包括进行“野性”教育。所谓“野性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安全教育、体育锻炼等,大学生不能只是文质彬彬,“不要因为社会文明的进展而忽略了野蛮”。培养学生的“野性”,在遇到危险的情况时,才可以有能力保护自己,甚至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至奋不顾身。

那么我们现在能让孩子进行磨练吗?请看一组言论:
1、前几天刚从《读者》上看到,美国孩子受的是狼的教育,中国孩子受的是羊的教育,具体表现在,美国的孩子在学校里有敢大胆的和老师争论,保持自己的看法,而我们呢?如果有个孩子在被你批评时,义正词严向你提出他的不服,有几个老师能心平气和的接受?有几个人能认为这个孩子是好孩子?所以,学生能不能在治学上、在生活中、在做人中学会“野性”,我想和每个老师的态度是有相当大的关系的!

2、既然大家都在议“野性教育”,这里我也想说上两句.就拿体育课来说吧,现在的体育课都把体育的本质给忘记了,体育课不许上所谓的有危险的内容,体育课中出现跌倒或碰撞就不是好课.体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有身体对抗,有竞争,需要一定的挫和困难或危险.现在的体育课培养的学生都是什么,不敢竞争,不敢面对困难,怕跌倒,怕累伤等.学校的决策者都把"安全"放在了首位,课间不许跑,不许这不许哪,我们的教育一点"冒险"都没有,所谓的"野性"教育只是空话.

3、这种时代,家长对学校的苛求,只能让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是与学校有关的活动,出了问题,不论谁是谁非,家长不闹个天翻地覆是决不罢休的。受够了家长的纠缠。

4、我个人认为中国从来就不缺乏野性教育,关键是现在的学校在现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要想真正开展很难,野性教育关键还是在家长。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一位学生课间在教室里与同学追逐,结果把头碰破了,结果家长赶到学校要求赔偿,班主任无奈地说,真是为了安全所以课间学校不允许学生到操场上的器械上活动,谁知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还是会出事。再者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你说哪个老师敢让学生去冒险。说到底也就是“一万”和“万一”的问题。

5、没有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的支持,就像球队中的中场,腰不硬,一切都是枉然。虽说学生很听老师的话,但在他们心中,对家长的信任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将决定他们的坚韧性、忍耐心、意志力!这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很难给予的!日本的教师,在三九严寒时,敢让孩子脱下衣服,在雪地中游戏,孩子冻哭了,家长不会责怪,反而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懦弱,是丢人的事。在中国,你敢吗?家长不来找你麻烦,那才叫怪呢!蜜罐里出来的孩子,会有多大的耐挫力?学校会替你撑腰吗?在安全第一的大背景下,只能是痴人说梦!教师,何时才能挺直腰杆,那就是中国不缺“狼性”教育之时!

6、是一种理念制约着中国孩子的发展。君不见,三天两头,大会小会强调安全,什么安全出了问题“一票否决制”。搞的老师们惟恐在此火线上出什么差错,哪还敢领着孩子去“游一游”,带着孩子们搞一些“实践活动”。学生们做完操就要排着队上楼梯,这是为了安全。不准在楼道上玩打片、打面包等活动,学生们有一种新玩法学校就要禁止一种,为的是安全、卫生。把孩子们包围在一个狭小的生活空间,哪还有孩子们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在不在学校,只要能与你老师挂上钩的,家长都要与你老师、学校计较一翻,哪个老师、学校敢在此敏感问题上掉以轻心。时时不敢马虎还有麻烦找上身,哪还敢放手让学生去做些什么。这种深入人心的理念恰恰与我们新课程提倡的学生需要发展的方向背道而驰。

7、我也忍不住说上几句:前几天,从国家教育部,到省教育厅,到市、区教育局,再到学校,都在强调一点:安全教育。据说几个星期之内,全国学校已经发生了二十几起“校园暴力事件”,学生家长闯入学校砍伤几十个学生……现在我们学校已经规定:上班期间,不准学生家长进入学校,不准教师带学生离开校园。由此,我想到大家都很有感触的中国教育“野性缺乏”,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无奈,社会、家庭给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太大了,在大多数人眼里,教师应该是神,他们无所不能,他们永远应该保持微笑,保持宽容的心态。若是学生范什么错,或是遇到一些麻烦,在或者受到什么委屈、伤害,家长的第一反映必定是找老师,这样一来,学生又会有什么责任心呢?其实,学生不是缺乏教育,而是无法在教育中实践。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而今的家长给孩子的就是“饭来张口、衣来升手”的幸福生活,父母一代吃了许多苦,就更不希望孩子受半点委屈。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教育也就有了许多困惑。通常强调张扬个性、以人为本,而学生渴望的与大自然接触、与社会接触却有受到许多的束缚,这儿不能去,那个不允许,甚至我想到学生去野炊都受到层层阻挠,我们又如何去培养孩子的“野性”?温室的小花是永远经受不起狂风暴雨的。我刚刚讲到的“校园安全”问题,并不是靠“关起校门”就能解决的,关键是整个社会关注和道德的力量。
有此可见,在中国要把野性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还路漫漫兮其修远,任重而道远!

作者:朝花夕拾


推荐到博客首页 (0) |  复制链接 |  评论: 5 |  阅读: 1517 |  个人分类: 转摘 |  系统分类: 大杂烩 |  发表于: 2011.05.26 14:28

评论


 回复 发布者:九寨天堂
2008-01-09 15:19
好长啊,没时间看下去!看了前面,应该是社会的一种价值导向所影响,如今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实在太弱,心理健康课程提上了日程!希望可以挽救……

 回复 发布者:小瓦
2008-01-09 10:17
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半会难以改变这种现状。不过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表情 超链接
操作中,请等待...